只是,如果單純的收回節度使權力,又不行!
節度使鎮守邊關,抵擋異族入侵,需要的就是統籌一切的權力。
否則,要是事事都需要跟皇帝稟告,得到皇帝允許,時間上根本來不及。
等到皇帝的命令,從長安傳到節度使跟前,恐怕邊關早就被異族攻破了。
以河西為例。
從長安到河西,即便是快馬加鞭,日夜趕路,至少需要三天。
來回就是六天。
也就是說,如果節度使沒有統籌一切的權力,當節度使做出一個決策后,最快需要六天,才能實行。
平時還好,但如果是在異族入侵時,就不合適了。
戰場瞬息萬變,別說六天,六個時辰都足以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
李祀正在思索,廢除節度使制度后,究竟以什么樣的制度代替...
李祀沉吟了片刻,開口說道:“傳楊太尉入宮。”
楊太尉全名楊青林,是當朝太尉。
太尉乃正一品官員,與宰相同級,不過卻是虛職。
沒什么實際權力。
平時朝堂之上,楊青林也不多說什么,皇帝讓他做什么,他便做什么。
與群臣之間,也沒什么交流。
并且,從來不接受任何貪污受賄。
為人極為低調。
李祀之所以記得他,是因為,楊太尉,是先帝交給他的顧命大臣。
是李祀絕對可以信任的對象。
在李祀記憶中,先帝對楊太尉,非常看重。
只不過,自李祀登基以來,楊太尉就表現的十分不起眼。
李祀也就沒理會他。
一炷香后。
楊青林領旨入宮。
在長生殿門口,楊青林神色驚疑不定,他看了眼旁邊的近侍太監,低聲說道:“敢問公公,陛下宣微臣來此,是何事啊?”
近侍太監神色不動:“太尉進去不就知道了?”
楊青林只能走入長生殿。
“見過陛下!”
楊青林連忙行禮。
李祀擺了擺手:“不用了。”
李祀望著一臉恭敬的楊青林,開口說道:“來人,賜座。”
“微臣不敢...”
楊青林滿臉惶恐。
李祀隨意說道:“朕要你坐,你便坐,難道,愛卿準備抗旨?”
“微臣...”
“微臣謝陛下隆恩...”
楊青林只能坐下。
此時,楊青林心里七上八下,摸不著圣上的意思。
作為臣子,揣摩圣意,非常重要。
如果一位臣子,能夠摸清圣意,知道皇帝在想什么,那必然會仕途順利。
如果摸不清,那就是伴君如伴虎了...
此時,楊青林就摸不準陛下的心思。
陛下這個時候將他召來,并且給他賜座,究竟有什么事?
楊青林想不到,也不敢想。
李祀見到楊青林坐下,也不廢話,直言問道:“楊愛情,朕準備廢除節度使制度,不知愛卿有何想法啊?”
李祀話音剛落,楊青林臉色大變。
他萬萬想不到,皇帝將他召如宮中,竟然是廢除節度使制度。
節度使制度,關系到邊關安危,牽一而動全身,絕對不能隨意廢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