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厥王庭,是所有突厥人心目中的信仰所在。
王庭中除了突厥的王,更有突厥國師坐鎮。
據說,突厥國師能夠溝通神明,無所不知,無所不能...
這些年來,突厥之所以發展迅速,全靠國師。
在突厥,國師的地位甚至要在王之上。
有些事,突厥王做不了決定,但國師卻可以。
這些突厥鐵騎心里,深深的期待著,將來有一天,他們前往突厥王庭,面見突厥王,面見國師...
...
...
長生殿。
李祀端坐在龍椅寶座之上,繼續處理奏折。
將禮部尚書關于科舉制度的奏折合上后,李祀看向第二份奏折。
李祀看完這份奏折,眉頭微微一皺。
這份奏折上的內容只有一點,李祀不應該撤河西節度使一職。
節度使制度乃祖制,自大唐開國便延續至今,皇帝要是撤河西節度使一職,便是有違祖訓,有違大唐歷代先帝...
李祀稍微掃了眼,便將這份奏折丟到一邊。
自李祀在朝堂之上,決定撤河西節度使一職后,每天這種奏折呈遞上來。
李祀一般來說,只是掃一眼便不管了。
河西節度使李祀必須要撤掉。
只有這樣,李祀才能按照接下來的計劃,廢除節度使制度。
李祀看向第三份奏折,臉色微微一沉。
很快!
李祀翻開第四份奏折、第五份奏折、第六份奏折...
看完所以奏折之后,李祀眉宇之間,壓抑著怒火!
除了第一份奏折外,其他所有奏折,內容只有一個。
那便是李祀不應該撤河西節度使一職。
李祀萬萬沒想到,今天的奏折,內容竟然如此統一!
都是讓皇帝改變心意,收回撤掉河西節度使的想法。
河西節度使范擎刺殺皇帝,可以斬首示眾,但河西節度使的職位不能撤銷。
李祀看到這,殺意開始升騰。
這些奏折,突然在今天呈遞上來,是巧合?還是有人刻意安排?
李祀意識到,自己欲要廢除節度使制度,終于迎來了第一波阻力。
這些阻力,可能來自朝堂之上,但更有可能,來自朝堂之外...
或許是因為,某些人從這件事上嗅到了危險,不希望皇帝撤銷河西節度使一職,所以讓朝堂上的官員聯合上奏,欲要通過群臣,給皇帝壓力,迫使皇帝改變主意?
而能有這種手段,讓朝堂上的官員冒著生命危險,向皇帝啟奏,這些人的勢力,可想而知...
李祀微微靠在龍椅寶座之上,他已經準備,讓曹正淳徹查今天,所以呈遞奏折官員的名單。
想到這,李祀豁然起身。
“準備早朝!”
李祀離開長生殿,前往太極殿。
大唐早朝。
文武百官依次順著御道兩邊進入。
李祀踩在金色御道上,最后來到龍椅寶座之前,緩緩坐下。
李祀倒要知道,究竟是什么人,竟然敢將手伸到這朝堂之上?究竟哪個勢力,敢阻止皇帝廢除節度使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