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牧奮筆疾書,一氣呵成。
兩個時辰后,殿試結束。
禮部尚書將十位考生的文章都收了過去。
十位考生離開崇文殿,在殿外等著。
為了保證公平,科舉殿試的成績,都是由皇帝現場批閱,然后決定排名。
至于十位考生......
可以選擇離開皇宮。
也可以選在在殿外等排名出來。
只不過,沒有哪位考生會選擇離開皇宮。
所有考生,都是神色激動的在殿外候著。
十位考生之中,王牧則是有些不安。
因為,他寫的文章,太過激進...
若是惹得皇帝不悅,恐怕殿試成績墊底。
崇文殿中。
李祀端坐在龍椅寶座之上。
禮部尚書將考生的文章,呈遞到皇帝龍案之上。
“陛下,請過目...”
禮部尚書話音剛落,李祀便開始翻閱考生的文章。
第一篇文章的題目為‘節度使制度的利與弊’。
這篇文章,從兩個方面闡述了節度使制度,并且考生也寫出了自己的見解。
李祀看完后,將文章遞給禮部尚書,讓他看一遍。
“好文章!”
禮部尚書快速掃了眼,微微點頭。
文章的主旨核心,一直都圍繞著陛下所給的‘節度使’提示,并且,整篇文章之中,考生的觀點并非紙上談兵,非常具體實際意義...
若是往屆科舉,這篇文章,當為狀元。
只不過,禮部尚書偷偷瞄了眼皇帝,試探問道:“陛下覺得如何?”
李祀微微搖頭:“文章倒寫的不錯,可是缺少一種殺伐果斷!”
“但也算難得了。”
“這篇文章,是誰寫的啊?”
李祀望向禮部尚書。
禮部尚書躬身道:“啟稟陛下,考生名為陳河。”
李祀繼續翻看著一篇文章。
十位考生,既然能通過解試省試,當然滿腹經綸,李祀大致掃了眼,雖然談不上極好,可也不算太差。
只是,當李祀看到第八篇文章之時,眉頭微微一皺。
第八篇文章的題目為:節度使制度,大唐之幸!
然后,整篇文章都是在吹捧節度使制度的如何優越。
李祀不動聲色的將這篇文章的排名劃到第十。
隨后,李祀望向最后一篇文章。
李祀看到文章的題目時,頓時覺得眼前一亮。
“節度使制度,該廢!”
這篇文章的字體蒼勁有力,字體間雖有凌亂,可段落之間,極為工整,讓人看得十分舒服。
李祀快速看著這篇文章。
文章的主旨是節度使制度的廢留問題。
該位考生從太宗皇帝開始,以民生、經濟、政治為例,詳細剖析了節度使制度對大唐的影響。
最后,文章的主題躍然紙上。
節度使制度,雖能鎮守邊疆,抵御異族,但于大唐統治百害而無一利。
節度使制度,該廢!
從這篇文章之中,李祀仿佛能看到,一位年輕的士子,煮酒論英雄,笑談天下大勢。
李祀看完了這篇文章,隨口問道:“這篇文章是誰寫的啊?”
禮部尚書立即回答道:“回稟陛下,文章的考生名為王牧,乃嶺南那邊的才子,省試成績,他是第一...”
“王牧?”
李祀對這個名字有些印象。
科舉省試文章中,一篇‘家事國事天下事’,讓李祀有些側目。
李祀看完了所有文章,心里開始比較起來。
他要從這十篇文章之中,選出狀元、榜眼、探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