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生殿。
李祀翻看著龍案上的奏折。
奏折是梁王傳回長安,再由近侍太監親自交代李祀手上。
奏折上寫著此次和朔方一戰的詳細過程。
其中,梁王向李祀請奏,朔方節度使家眷一百多人,以及與朔方節度使沾親帶故三千多人,該如何處置!
朔方節度使造反謀逆,罪該萬死。
只是,對于他的家人親屬,梁王卻有些拿不定注意。
因此,梁王才請奏陛下。
李祀望著奏折。
奏折上寫著朔方節度使親人家屬的姓名以及與朔方節度使的關系。
一共有數千個姓名。
李祀沉默了片刻,拿起狼毫筆,在梁王的奏折上寫上一個字。
殺!!
在李祀看來,既然朔方節度使敢謀逆造反,自然早就想清楚,失敗的下場會是什么。
李祀也不會故作圣人,有意放過朔方節度使家人親屬之類。
那不現實。
既然敢謀逆。
便做好被誅九族的準備。
李祀沒有任何心理愧疚。
憑心而論。
若是朔方節度使造反成功,難道他會放了與李祀相關之人?
恐怕根本不可能。
李祀合上奏折,讓近侍太監叫人傳回朔方。
梁王看到這份奏折,想必應該知道該怎么做。
...
大唐早朝。
太極殿外的文武百官依次進入。
太極殿上,朝堂群臣歸位后,心中惴惴不安。
朔方節度使戰死,朔方一地被梁王平定一事,已經在長安傳開。
朝野震動!
所有臣子們心思各異。
朔方節度使私自調兵,造反謀逆,萬死不足以泄恨。
只是,群臣不得不想,朔方被平定后,其他節度使的反應。
先是河西。
然后再是朔方。
天下一共十大節度使。
李祀登基短短四個多月,便平定了兩大節度使。
如此一來,剩下的八大節度使,會怎么想?
天子的手段,太狠辣了。
根本沒有給節度使們留一條退路。
只不過,大部分臣子,還是心潮振奮。
畢竟,梁王能夠輕易平定朔方大軍,便說明大唐天威猶在......
一時間,太極殿上,暗流重重。
稍微有點眼力的大臣,都意識到,隨著朔方被平定,大唐帝國內的形勢,將會發生一次劇烈的變化。
這種變化,只有兩個結果。
一是如兩百年前,像太宗皇帝那般,橫掃天下,威加宇內。
二則是一個新的安史之亂。
只是,如今的大唐,還有國力,再承受一次安史之亂嗎?
大唐的未來,將會重開盛世,福澤綿綿,還是民不聊生,戰火連連...
朝堂之上,沒有一個人能看透......
...
...
就在群臣心念起伏間。
李祀身穿龍袍,登臨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