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于大唐帝國?”
宋缺臉色緩了下來,陷入思索。
“我記得,如今天下十大節度使,只剩下一個節度使?”
宋缺望向宋坤,開口問道。
“沒錯。”
“剩下唯一一個節度使,正是嶺南節度使。”宋坤恭敬回答道:“前幾年,我還見過他一面,嶺南節度使應該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人,只不過,如今大唐帝國大勢所歸,他就算再有野心,也毫無意義。”
宋坤話語中流露出不屑。
野心有時候會成為動力,但有時候也會成為催命符。
在宋坤看來,嶺南節度使的野心,明顯屬于后者。
“既然如此。”
“你親自出手,率領宋家精銳,將嶺南節度使拿下,送給大唐皇帝。”
“就當是我宋家的大禮。”
宋缺話音非常平淡。
嶺南節度使作為天下十大節度使之一,即便不如朔方、隴右,但也比北庭強一些。
但在宋缺口中,竟然淪為宋家討好大唐皇帝的禮物。
“遵命。”
宋坤低聲說道。
...
...
皇宮。
太極殿。
李祀端坐龍椅寶座之上。
近侍太監上前,高聲道:“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近侍太監話音剛落。
內閣首輔張居正走出列,拱手道:“啟稟陛下,臣已經開始在民間征求各方面的人才。”
“如今,已經陸續有一些人才符合要求,愿意成為天地各地鋪設學堂的‘先生’......”
“只不過,這些人的俸祿方面,該如何決定......”
張居正拱手高聲說道。
一般來說,涉及到俸祿,直接由戶部決定就行。
但因為征求人才,是陛下親自囑咐的事,戶部尚書也不敢擅自做出決定。
如果俸祿給少了,陛下若是知道,難免會責怪......
要是俸祿給多了,戶部尚書又心疼。
因此,戶部尚書直接將這個問題丟給內閣,讓內閣請示陛下。
“俸祿啊......”
李祀微微陷入沉思。
要知道,這些各方面的人才,可是李祀將教育普及的關鍵。
“這樣。”
“所有符合要求的人,每月半兩銀子。”
李祀望向張居正,緩緩說道。
大唐的銀錢非常值錢,一般尋常人家,一年掙到的錢,也就是四五兩。
每月半兩銀子的俸祿,已經算的上‘高收入’。
都快比得上朝中七品官吏的俸祿......
就在朝堂群臣心念起伏之時。
李祀的話語再次傳來。
“除了這半年銀子之外,還加上考核,每一個人,再完成學堂吩咐下來的課程之后,每多進行一次課程,獎賞十錢。”
“除此之外,按照講課的水平質量,將所有‘先生’分為三六九等。”
“最低等的‘先生’,每月拿半兩俸祿。”
“次一等的‘先生’,每月拿一兩俸祿。”
...
“以此類推。”
李祀的話響徹在太極殿上。
滿朝群臣聞言皆驚,他們沒想到這些人才,會受到陛下如此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