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棄、毗舍婆一死一傷,對于佛門來說絕對是傷筋動骨的,而且也是佛門家大業大,不然這折損了一位準圣可就不是傷筋動骨那么簡單了。你讓截教或者人闡兩教折損一位準圣來試試,足以讓他們這些年來的努力付之東流,需要很長的時間來休養生息,而且還不一定能緩的過來。
折損一位準圣,對于佛門來說并不是那么難以接受的,但是隕落一位古佛對于佛門氣運的影響還是很大。
除非真的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不然佛門是不可能為了尸棄而與李清、截教徹底死戰到底的。
這一點早就被李清摸透了,所以才敢肆無忌憚的算計佛門。
佛門的大興之勢還未真正形成,還未真正到來,如果就這樣與李清、截教死戰,搞得兩敗俱傷,那有多么的得不償失啊。怎么說也要先將這大興之勢徹底完成了,之后再與李清、截教死戰那才有意義。
真要說佛門怕了李清以及截教那到不至于,蟻多咬死象,你李清再厲害,我兩個二尸準圣對付你,如果還不夠就三個,反正我佛門有的是準圣。
西方二圣的妥協,更多還是因為現在真沒有這個必要與李清拼個你死我活。同時,準提的退讓也是有著他的算計,那就是送李清一程,讓他徹底被各方所忌憚,日后大家也好聯合起來針對李清,這樣一來對付李清也就容易不少了。
現在是因為我佛門正處于大興的大勢之中,佛法要東傳,所以被人闡兩教所針對,但是等這大勢一結束,人闡兩教對付誰還真不好說,合縱連橫下,就能將李清與截教孤立起來。
尸棄死了就死了,但是他的死不會白費。
當釋迦牟尼等人回到靈山時,被十二周天神煞大陣圍困了后的靈山已然沒了佛門圣山該有的風采,雖不是滿目瘡痍,但祥和神圣的氣氛已經蕩然無存,多了一分兇煞。
“佛祖,我等有失佛祖的重托,讓靈山受此大難,還請佛祖降罪。”藥師、彌勒領著佛門眾人神色陰郁地來到釋迦牟尼身前,略顯頹喪地請罪道。
“南無阿彌陀佛!”釋迦牟尼寶相莊嚴地輕誦一聲佛號,璀璨神圣的佛光驟然照耀在靈山上空,瞬間就將彌漫在靈山之上的煞氣驅散一空。“今日我佛門遭此大劫,非戰之罪。”
“此劫乃佛門應有之劫。”釋迦牟尼聲如洪鐘,佛音裊裊,醍醐灌頂,讓佛門眾人沮喪的心情為之一震,皆是目光熠熠地看著釋迦牟尼,等待著釋迦牟尼的解釋。
看著眾人被自己的話調動起了情緒,暗暗點了點頭,對此甚是滿意。
“我西方之地遭上古大劫,毀于一旦,幸得阿彌陀佛、準提佛母兩位圣人不辭辛勞的梳理西方之地,才有了我西方今日的盛世。”釋迦牟尼舌綻蓮花。“我佛門應西方大興之勢而立,秉承著西方大興的使命,如今西方想要大興,我佛門想要大興,必將佛法東傳。然佛法東傳困難重重,取經人要想從我西方佛門取走佛經將要經歷各種劫難。”
“此劫乃我佛門必將經歷之劫。唯有經歷這等劫難,我佛門才能真正大興。希望諸佛、菩薩、羅漢等佛門弟子莫要因為今日之劫而灰心喪氣,反而更應知恥而后勇,助我佛門大興。”
“謹遵佛祖法旨,南無阿彌陀佛!”藥師等人紛紛雙手合十,大聲應道,一時間佛光普照,將靈山映照的神圣莊嚴。
佛法要想東傳,本就要經歷各種劫難,釋迦牟尼之言倒也說的真切,只不過在這份真切下也有一分無奈。按照預想和布置,怎會出現佛陀隕落的戲碼。
受到釋迦牟尼的振奮之言,佛門眾人的情緒也隨之高漲起來,經歷大劫之后的靈山雖不是百廢待興,但也需要重新布置一番。在釋迦牟尼的安排下,靈山又變得祥和且忙碌起來。
與此同時,被關押在佛門的截教弟子也陸續在釋迦牟尼的安排下,分批獲得了自由。釋迦牟尼也不傻,若是一次性放了,你李清又來搞事情,那我佛門豈不是成了冤大頭,一批一批的放,直到取經之事結束,如此一來也可以斷了李清繼續出來搞事情的可能。
不過李清不搞事情,不代表其他人就會息事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