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蜀山之事鬧得沸沸揚揚之際,佛門之中也泛起了漣漪。
天臺山,坐落于東勝神洲西部大地之上,乃是佛門在東方的中心。經過近千年的發展,佛門以天臺山為中心,方圓萬里之內,皆是信佛之徒,佛門在這片地域上擁有著絕對的主導權。天臺山也因此成為了佛門的一大圣地,每日可見絡繹不絕的信徒來天臺山祭拜,香火鼎盛,當然這些信徒只能到半山腰下的廟宇參拜。
半山腰以上的廟宇可是佛門弟子居住之所,普通信徒是不可能到此參拜的。
在這幾千丈之高的佛門圣山之上,居住著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和尚。這個小和尚年紀不大,樣貌稚嫩,但是卻透露著一股與年齡不符的堅毅。
這名小和尚名叫凈明,別看凈明年紀不大,他也算是天臺山凈字輩的老人了,他來天臺山已經超過十年了。在凈明三歲的時候,他的父母死于戰亂中,凈明被在外游歷的清苦大師所救,帶回了天臺山下院,并被清苦大師收為弟子,成為了凈字輩的小和尚。
春去冬來,轉眼間凈明已經十五歲了,可是凈明看上去只有十二三雖那般大小,身體瘦弱,仿佛被風一吹就會飛掉一般,看上去十分可憐。
其實凈明剛上山那段時間,凈明在清苦的照顧下,生活的還是挺好的。可是自從清苦大師在一次外出的時候,死于非命后,凈明在天臺山下院的生活就變得艱苦了起來,經常受到其他小和尚的欺負,朝不保夕,身體發育不良,骨瘦如柴,凈明臉上的堅毅就是這些年磨礪出來的。
佛門雖說普度眾生,有大宏愿、大慈悲,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爭斗,佛門也不能避免。更何況天臺山上居住著幾萬佛門弟子,競爭的激烈可想而知。
凈明在下院的生活十分簡單,每天早上幫伙房挑水、劈柴,之后就是誦經抄書,修煉佛法。別說,凈明雖然身體瘦肉,弱不禁風,可是在佛法上的悟性真是不錯,只可惜無人識。
下院有上萬弟子,競爭十分激烈,沒有師傅領路,普通弟子是很難有出頭之日的。有誰會在意一個跳水劈柴的小和尚悟性如何,要不是因為看在死去的清苦大師面上,凈明很有可能就被驅逐出天臺山,去其它寺廟修行。
天臺山下院乃是武院,武院以培養武僧為主,這武僧可是佛法東傳后的一大特點。武僧與西方佛門的佛兵性質差不多,但是地位卻要略高于佛兵,與護法迦藍的地位有些接近。
佛法東傳后,為了與東勝神洲的風土人情相適應,經過佛門弟子幾代人的殫精力竭,佛門禪宗橫空出世,成為了佛門在東勝神洲立足的根本。
天臺山為東勝神洲佛門圣山,也為禪宗主山,乃是禪宗的大本營所在之地。禪宗的起源于達摩,后在神秀、慧能等弟子身上真正發揚光大。
下院修行的佛法多為達摩及其弟子們根據佛經創出的武學功法,這些武學功法足以讓天仙以下的佛門弟子受用終身。但是要將這些武學功法修煉到很深的境界,自然是要靠佛法悟性做支撐,悟性越高,修煉起來也就事半功倍。
一旦下院的弟子突破天仙達到真仙修為,并經過考核,那么就可加入到天臺山中院,到了中院后就可以擺脫武僧的身份,成為比丘,可以修煉更為高深的佛門功法。
中院中,有近千弟子修煉,競爭也是異常激烈的。
中院之上,乃是上院。天臺山上的佛門弟子要想進入上院,第一條件就是達到金仙修為,第二條件就是凝煉出佛門金身。
佛門弟子只要進入中院后,就可以接觸到佛門低級別的金身修煉之法,比如比丘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