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百強布的陣被破,謠傳他本人也被俘虜,北斗星宗自然而然的表示,他們該還人情也還了,接下來北斗星宗便不好在這種場合下場了。
若是再次下場,就代表著他們準備跟大燕共存亡,到了那時,以大燕如今的局面,北斗星宗十有**是被推到前線。
這些大宗門,哪怕在神朝的疆域范圍,也不會為神朝如此舍生忘死,這是大家心里都門清的事,神朝也不會太過逼迫大宗門,弄不好就是大亂子。
大嬴的大軍,接下來繼續往前推進,保持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這速度雖然很慢,可從整體來看,說出去的時候,這話就變成了大嬴平推了大燕,一路高歌猛進,從進軍之初,便再也沒有后退半步。
聽聽,沒有親身經歷過的人,聽到的這些,誰敢說不是事實?
說起來,秦陽還是挺理解北境前線這些大將的,嫁衣登基的威勢,成為大帝的起點,比嬴帝當年要高多了,甚至可以說登基當天,就完成了嬴帝登基之后兩三萬年的努力。
如此情況,嫁衣又是怒火沖天的樣子,下面的人要說不怕才怪,第一場敗仗的黑鍋,誰都不敢背。
哪怕只是對陣,也沒人敢去背黑鍋。
如今牽扯到幾方的阻礙褪去,自然恢復到原來的進程。
等到秦陽出關,大營都已經向前推進了三千里,只不過越是向前,遭遇到的阻礙就越大。
不過穩扎穩打也不是沒好處,被占下的疆域,看這樣子,是不準備再還給大燕了,實際占領,就差一個名義了。
秦陽看這情況,后面應該會陷入僵持了,撕下一大口肉出出氣,真把大燕逼的狗急跳墻,來一場轟轟烈烈不死不休的國戰,嫁衣肯定也不愿意,至少目前是肯定不愿意看到的。
登基成為了大嬴新帝,斷了嬴帝的根基,但嬴帝本尊還沒死呢,這才是最大的隱患。
再過幾十年,念海重開,外面的人也可以進去了,到時候指不定就有嬴帝提前安排的什么人,進入念海,將消息傳給嬴帝。
就算不傳進去,根基被斷,嬴帝應該也知道外面發生了什么,區別只是他可能不太確定,到底是誰登基了而已。
嫁衣登基之后,為何直接閉關,還不是因為這件事。
只有擁有了足夠的力量,事情才會有抵抗的余地。
沒當說起嬴帝和念海的時候,秦陽是覺得,嬴帝能出來的概率,最多五成,而且這還是之前,在念海重開之后,他可能還要花費很長時間,才能沖念海超脫出來。
當斷了他根基,讓他實力暴跌,而念海里還有個邪和尚在,嬴帝想要超脫,頂多三成概率。
可嫁衣卻說,她是最了解嬴帝的,她認為嬴帝肯定能沖出來,區別也僅僅只是時間問題。
而到了那時,嬴帝若是出來了,必然是破而后立,超脫而出,本身的實力必然是比之前更強,只是少了神朝加持,能發揮出的實力就未必比原來強了。
她要抓緊一切時間,提前做好準備,盡可能快的變得更強,等到嬴帝出來的那一刻,能一巴掌將他拍死最好。
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揍大燕真的只是出出氣。
若想滅大燕,將其吞并,舉國之戰,整個過程,起步可能都要千年為單位,想要將一個神朝徹底吞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如今的情況,沒這種時間去浪費在大燕身上,這一點秦陽也贊同,有這時間還不如提升自身實力。
吞并大燕的確能帶來很大加持,可投入太高,周期太長,還未必能看到收益。
日子一天天的過去,秦陽閑了下來,開始繼續參悟白玉神門,這個才是他目前最需要花費時間的地方。
至于王百強,秦陽也沒攔著他,他想要走的話,隨時可以走,但這貨卻不知為何沒走,不太符合他的性子,可能是覺得秦陽這的價值還有。
參悟了數天白玉神門,秦陽頭昏腦漲,揉著腦袋走了出來,除了大帳,轉頭就聽到匯報,王百強似乎出事了。
跟著來到王百強所在的大帳,進去之后,秦陽立刻停下了腳步,大帳的內部空間,大半都被陣法占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