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實。我來書院的時候也挺詫異的,書院居然會在學子樓前建造日晷。”
“就我們東苑有嗎?”
“長商書院的所有學子樓前都有。”
都有?
北院分東西苑,東苑六排,西苑也是六排,這已經有十二排了,每一排都有一座日晷,那就是十二座日晷。
南院和北院人數差不多,應該也有十二排小樓長屋,若是邱師兄所說的所有學子樓前都有日晷的話是真的,那又是十二座日晷。
東院人數最多,應該有更多排小樓長屋,最少也能再加十二座日晷。
三十六座日晷!
用小學數學計算了一下,吳勉頓時感覺日晷多的有些離譜。
“書院為何建這么多日晷?僅僅只是為了方便學子先生確定時間嗎?”
如果只是為了確定時間,根本不需要這么多日晷,一個書院建一個,然后安排一個人確認時間傳報一下就可以了。
偌大的長商書院,總不至于連個傳報時間的人都找不出來。
就算長商書院講究讓學子自力更生,也可以安排一個學子守著日晷,沒必要建這么多日晷。
“這個我就不清楚了。”邱明志搖著頭道:“倒是有傳聞說宋國未立之時,長商就已經有不少日晷了,后來太祖建國,大興文事,下詔令各地辦學院,當時的商州知州聯系商州的文人士子辦了長商書院,將日晷都移到了長商書院中。”
“誒?這些日晷那么早之前就有了?”
吳勉一時愣了愣。
宋國建國已經有兩百來年了,但是眼前的日晷雖然看起來有些年頭,卻也不像是幾百年前的東西。
大理石基座暫時不說,銅制的晷針要是放個兩百來年,那還不銹成綠棍子?
可是眼前的晷針還是干干凈凈的,一絲銅綠也無。
“這些日晷是九年前新建的,老的日晷都已經換掉了。”
驀地,周長生的聲音在吳勉和邱明志身后響起。
“周師兄,早。”
“長生,你才起來啊!”
“又沒有要緊事,我那么早起來干嘛?”周長生先是回應了邱明志后,又對吳勉道:“吳師弟,早。沒想到你今天就開始打掃日晷了,是個有心人。”
說話間,他疑惑的打量了吳勉片刻,讓吳勉以為他是不是發現了什么,心開始吊起來的時候,道:“你昨晚沒睡好嗎?眼睛紅紅的。”
邱明志見周長生這么說了,也看了一眼吳勉的眼睛:“還真紅紅的,怎么,住的不習慣,睡不安穩?”
“有點吧。”吳勉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笑:“不過也不全是因為住得不習慣,主要是師弟才入學,有些興奮了。”
“哦~難怪早上還自賣自夸,說自己豐神俊朗。”邱明志一臉恍然。
吳勉頓時有些尷尬,而一邊的周長生則是嘴角抽了一下,似乎要笑出來,但是強行忍住了。
所幸吳勉的臉皮也夠厚,尷尬了片刻就轉移話題道:“周師兄就住在這一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