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了,還有讀書。
哎,我都這年紀了還要讀書,真是坑人。不過畢竟都已經進入長商書院了,好歹也混個舉人出身吧。這樣就算我以后在武功和修仙上沒啥成就,也能當個官老爺,混吃等死,享受供奉。
內心有的沒的想著,不知不覺間,吳勉已經吃完了早餐。
這個時候,一個人走到了他身邊,笑道:“吳勉賢弟,你已經吃飽了吧?要不要和我們一起去學堂?”
吳勉看了那人一眼,就認出是昨日和他互相報過姓名的永嘉學派弟子,長孫權。
他記得長孫權和他一樣是出身岳州,不過是麗縣人,和他出身的山北有些距離。
在長孫權的身后,還站著幾名永嘉學派的學子。
“原來是長孫兄啊。”吳勉站起身,抬手微微作揖后,笑道:“正好,我也想著該去學堂了,大家同去同去。”
一路隨意聊著,眾人來到了永嘉學堂。
雖然此時還未真正到辰時,不過也已經有人開始晨讀了,只是讀的內容各不相同,有的的讀詩,有的讀書,也有的讀禮易或者春秋諸史。
吳勉等人也不聊了,各自找了個位置,拿出書便開始讀了起來。
吳勉拿出的是前朝史書。
永嘉學派尤重史學,講究欲永嘉者,以史為鏡知興替,從歷史的長河中找出過往發生的各種事件的緣由,結合圣人之說加以理解,保證自身學說可以從歷史中得到或好或壞的教訓,不會流于僵死空妄。
他既然已經拜入永嘉學派,那就要著重于歷史,免得到時候先生們考問起來,他來個一問三不知。
不過各人讀各人的也沒有維持多久,等先生來了之后,便統一了眾人早讀的內容……《尚書》。
尚書者,上古之書也,重史的永嘉學派規定以此書為晨讀之書,倒也合了永嘉學派的宗旨。
晨讀之后,并沒有像地球的學校那樣給了休息的時間,而是先生直接講起了經義,學子在下面仔細傾聽,并做筆記,一直到午時,才放學子們去午飯和休息,到未時的時候又開始下午的課程,直到酉時。
就這樣,轉眼十幾天過去。
………………
余家村,三個穿著短打,頭戴斗笠,腰佩刀劍的江湖客乘馬而至。
“這里是余家村了,我們今兒個在這休一宿,明早快馬加鞭就可以到長商城。”
其中一個江湖客道。
“老張,長商地界你熟悉,就按你說的辦。”
另外兩個江湖客也沒有意見,三人便打算下馬入村之時,之前說在余家村休一宿的江湖客老張突然喊道:“慢著!有問題!”
有問題?
另外兩個江湖客疑惑的看向了老張,隨后又看向了余家村。
這一看,他們也發現問題了。
看起來不小的余家村,就只有三道炊煙!
現在已經是申末了,再過不久就是酉時,天都快暗了,余家村這類村落的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個時候應該是做飯燒菜的時間,現在居然只有三道炊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