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勉答道:“莫非是亞圣孟子所創?”
“然也。”周長生笑著頷首后,又道:“只是這浩然功有個弊端,那就是太高深了,不是一般人能練的。亞圣有那境界,所以能練浩然功,而一般人沒有那境界又該如何?”
“改!”
“常人雖無亞圣境界,然而也是知道一句話……知所先后,則近道矣。是故后人以亞圣浩然功為根基,經過千年完善,終于改為常人也能練的一氣功。”
“只是那時候雖然有一氣功,卻并非以一氣功為名。就如我們儒家道統能說出名字就有百來家,當時的一氣功也因為各家學派對于浩然之意的不同理解,分為九種,各國都有一門一氣功。”
“昊天一氣功,這是四百多年前才有的名字。那個時候,周國出了一個大賢,尊名陸仁。他打破門戶之見,游走九國,集九國儒家道統一氣功的修煉功法,冠以昊天之名。”
“也是在那個時候,世間才正式有了昊天門這個稱呼。在那之前,我們昊天門其實也是各叫各的。”
聽完周長生的述說,吳勉頓時覺得昊天一氣功和兩儀功有些類似。
孔文軒曾說兩儀功是遠古時期的帝君燧人氏所創,照理來說絕非爛大街的功法,但是實際修煉起來卻差強人意,現在和昊天一氣功的演化史一對照,他馬上明白過來。
兩儀功其實并不差,只是和浩然功一樣,適合的是燧人氏這種境界已經到了的人,所以兩儀功中有世人怎么也練不成的至人這種他一直以為異想天開的境界。
不過后人似乎沒有和演化浩然功為昊天一氣功一樣去演化兩儀功,亦或者說他不知道兩儀功演化了什么功法,所以才會覺得兩儀功不合理……也不對!
吳勉琢磨著,見周長生正好說完,在喝茶潤喉,便問道:“師兄,大師兄曾說過兩儀功是萬法之根基,也就是說世間一切功法都是兩儀功的演化?我們修煉的昊天一氣功,還有其他人修煉的功法,其實都是兩儀功的演化,就和浩然功演化為各國的一氣功一樣?”
放下茶杯,周長生笑道:“沒想到大師兄還和你說過這個。確實,現在人族的所有功法,都是兩儀功的衍生。沒有兩儀功,就沒有人族的功法,所以燧人氏貴為三皇之首。”
“原來如此……”
三皇者,燧人、伏羲、神農。其中燧人氏被奉為天皇,尊稱燧皇,史傳其鉆木取火,教人熟食不再茹毛飲血,為華夏火祖,也是自他始,才有華夏文明。
現在知道了兩儀功的意義,吳勉頓時清楚,燧人氏鉆木取火,怕取的不是字面意義上的火,而是人族可以修煉的火!
見吳勉似乎明悟了什么,周長生也不急,又是端起茶喝了一口,才道:“昊天一氣功的由來說了,那我現在說說昊天一氣功的性質吧。”
“師兄請講!”
“所謂浩然氣、一氣,其實就是正氣。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岳,上則為日星。”
“讀書人讀書,本就是在養正氣,聚正氣,所以我當初才說把書讀到心里,讀到身上,是昊天門的修行。”
“只是單單只是讀書所養所聚的正氣,最終還是外在的,若想要將這份正氣歸為己用,就需要修煉昊天一氣功。”
“昊天一氣功練成之后,山河湖海,日月星辰,都可一念招來,便是太玄門和雷音寺的功法也難比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