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衙大堂,吳勉翻閱戶籍統計,發現朗州竟然只有六萬多戶,差不多是五十來萬人。
要知道朗州一個州趕上上輩子祖國比較小的省了,就只有五十來萬人,這在他看來著實有些少,長商一座城都比這多,讓他琢磨著黎明田以及這邊戶房的人是不是在合伙誆騙他。
不過想及朗州的地理環境以及身處的時代,他又覺得這應該還算合理。
朗州不比長商,適宜居住的地方并不多,大多集中在北部,康達城以南便是沙漠,那里面能住幾個人?
而且就算是康達城本身也不過萬戶,八萬多人而已,算上流動人口也就十幾萬。
畢竟朗州的地理環境在那,而且這邊又種不出多少糧食,就這樣還想朗州能有多少人口?
人活著是要吃飯的!
沒飯吃,人口是不可能上去的。
看完戶籍統計,他將戶籍統計遞給諸葛晴看后,又看向了一些關于最近蝗災的官方政策。
組織百姓撲滅蝗蟲,壕鏨掩埋、篝火誘殺,挖掘蟲卵……一系列吳勉知道的乃至他不知道的處理蝗災的手段都被明文書寫,讓官員以及百姓執行。
可以說,對于處理蝗災的事情上,他沒有任何可以插手的地方了,也說明了朗州官府對于處理蝗災的老練以及果斷。
只是就算如此,朗州的蝗災依舊無法撲滅。
是政策執行的問題嗎?還是說朗州蝗災已經不是人力所能阻擋的了?
翻閱文書的吳勉緊緊皺著眉頭。
如果是政策執行的問題,他還可以加強這方面的力度,但是如果是第二種的話,他也沒有任何辦法能夠處理。
這是時代的局限,上輩子的祖國能夠大規模的噴灑農藥滅殺蝗蟲,但是他所處的這個時代完全就是古代!
他不是沒有處理蝗災的想法,但是那些想法大多都是建立在他現代知識上,建立在現代工業文化的基礎上,就比如最簡單的噴灑農藥滅殺蝗蟲。
但是那是上輩子的簡單,這輩子要做出這種事情,那和登天的難度沒有區別。沒有足夠的工業基礎,朗州,甚至整個宋國,整個天下都不可能制造出那么多農藥!
或許可以依托法術解決,朗州總不會沒有一個高人吧?
但是諸葛老頭認識的一個擅長役使昆蟲的人就在這邊,也沒有解決了蝗災的問題,法術真能解決嗎?
暫時將關于蝗災的文書放到一邊,吳勉又看起了朗州旱災的文書。
這一看,他發現不只是康達城外的蔭人湖干涸,整個朗州南部的綠洲水源近幾年大多都干涸了,北部雖然好一些,但是很多湖泊河道的水位都在下降!
這TM就是一個爛攤子啊!
大師兄是得罪了皇帝老兒了還是將朝廷里的百官都得罪了個遍?怎么就讓他來這鬼地方當父母官?
我記得大師兄也沒當過官吧?這事他能解決?
感覺自己的腦袋都要疼炸了的吳勉強忍著罵出聲的沖動,有些勉強的對一旁坐著的黎明田道:“黎大人真是辛苦了。”
雖然還有一些文書沒看,但是他短時間內也不需要了解那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