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亮一直在做一件事,不是修路,不是給糧給錢,不是給工作機會,而是讓山民相信漢民,相信南朝朝廷。只要有耐心,只要一直做事,山民對南朝的態度總會改變。山民也是人,兩族百姓為什么不能和睦相處,甚至共居一個家園?
原亮砸出去無數錢財,自己跑來跑去忙來忙去,才讓浮云寨成為整個浮云山最熱鬧的地方,成為浮云山跟外界聯系最緊密的地方。
在浮云寨,山民不需要有太多戒心,在這個地方沒有人敢騙人。
可是忽然之間,六萬大軍入山,不說耗費多少錢糧,只說浮云寨,原亮辛苦將近一年才將浮云寨變成安南縣城所在,才讓山民試著接納他們,轉瞬間成了虛妄。
一切歸于無痕。
原亮一肚子憤恨,我現在不能公然殺死平一年,那也不能白白受委屈!他將所有一切寫成書信,連同兩個殺手的尸體一起送來大都,通過秦八之手讓李勍看到!
信中,原亮說了美好展望,建、建書館,教授漢家文化。修建市集,建立工場,讓山民試著走出大山,讓百姓多多賺錢。
還說未來會將書館搬進更深的大山之內,市集也要進山,要一點點的讓山民慢慢改變,讓他們認同南朝……
現在,全廢了。
山民剛剛相信了南朝朝廷一點點,開始置辦家業、努力做工……
可是在強大的武力面前,他們的所有努力都毫無價值、全部白費。即便再努力即便再有錢又能如何?還不是人家軍隊說什么是什么?
山外面是繁華是熱鬧是讓人向往,可,只有在大山之中才安全。
三位丞相看完這封信,于揚名沉默片刻:“臣請召回平一年。”
“附議。”連張定邦都同意。
他跟原亮是有仇,可畢竟是一國丞相,要有公心。
更何況李勍特別在意這些事情。
“只召回就完了?”李勍有些不滿意。
若論不滿意,李勍更不滿意原亮。可原亮能給自己的國家帶來一方安定,能讓自己的朝政更加穩固,只沖這兩點,只要原亮不造反,李勍都不會調離他。
就在這個時候,外面有小吏快步進門:“南疆大捷!”
如果沒有原亮的這封信,只沖這四個字,任一位丞相都會馬上接過公文。可是現在,有了原亮這一封書信之后……
小吏高喊一聲之后才看見李勍,急忙跪倒:“叩見皇上。”
李勍起身接過奏報,打開后快速掃過一遍,丟給于揚名:“看看吧,看看到底是誰在說假話。”
于揚名快速看過一遍,交給張定邦。
信里說的是主將王智之統籌全局,和靖遠軍相輔為戰,全軍用命,甚至主將戰死,總算是滅殺萬余山匪。為證其事真假,平一年親自檢查過每一具山匪尸體,確認無誤。
只沖公文內容來看,好像沒有錯。原亮說的是安民心,平一年說的是剿匪,他們說的是兩件事。
可是,平一年奏折中說的事情只有派兵六萬是真的,其余都是假的。
在原亮的信中,浮云山內兩方勢力,山神殿和蓬萊山是生死之敵,多年來相爭相殺,這一次只是湊巧把戰場放到安南縣。
戰場在安南縣的原因依舊是原亮,山中兩大勢力不愿意見到南朝官員,不甘愿被南朝統治。他們要刺殺原亮。
南朝地廣物博,但是呢,太多人有個缺點,就是不在意南方群山。認為是蠻荒之地,和西北寒地沒有區別,得到得不到的與百姓生活有何干系?
所以南朝少有南疆記載,像原亮所說,三位丞相對蓬萊山的八百刀兵實在好奇,群山之中竟然能訓練出來一支強悍隊伍?
兩封書信對比,三位丞相也有些不知道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