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亮帶著李持站在于揚名邊上,從進殿開始,就有禮官說他不合規矩,不能入殿。
原亮是子爵,五品官,上個朝還是可以的。就算是沒有任何官職,可爵位本身就是超越官職的榮譽。
不過呢,原亮懶得跟禮官廢話,不但進入正興殿,還帶著李持站到于揚名邊上。
禮官很無奈,更無力,沒有皇上沒有衛兵,他只能怒目瞪過去。
過不多久,群臣對著空龍椅跪拜,又拜過諸位娘娘,而后起身議事。
第一件事一定是立新君。
唇槍舌劍從這一刻開始施展威力。
不論怎么說,不論偏袒誰,李持一定是最先被排出去的那一個。
目前而言,太子最得人心,他是李勍立的太子,是儲君是未來的國君,而現在就是未來。
二皇子和三皇子一定不干,各自有許多官員沖上去說話。
利益相關,現在不搏一次,未來就可能什么都沒有。
在這種吵鬧中,輕易耗過三個小時。
整個過程,于揚名一個字都沒說。
直到三方人吵累了,也知道不能再吵了……在過去的三個小時之內,奸臣、亂臣賊子、奸佞……等各種詞語出現無數次。更有好多次有動手的沖動。
他們在下面吵架,上面的眾位娘娘也在吵……熱鬧啊,真的很熱鬧。
太子不想吵了,他有大義在身,走前一步站到臺階上:“靜一下!”
很快地,正興大殿安靜下來,太子回到方才位置,向于揚名拱手:“丞相大人,您是百官之首,總要說幾句話吧?”
被點到名,于揚名走前一步,先向眾位娘娘拱手,再轉身面對群臣:“我想問一句,咱們和北朝之間,有什么天大的仇恨么?”
殿中官員都讀了很多書,尤其是史書。
就算不讀史,可南北兩朝之間從來就沒停止過戰爭,單是聽故事就不知道能聽到多少。
在北朝境內,各種詩書、話本,說的都是北朝人的英勇,南朝人的奸邪。在南朝境內便是反了過來。
可歸根到底,兩家王朝都是姓李。
南北朝的最初,就是兩個親兄弟之間的戰爭。
那時候不是南朝北朝,只有一個名字是李朝,大李王朝。后來發生了一件事,當時的李朝皇上跟李勍一樣橫死。
李勍好歹還立了個太子,那個皇上沒立太子,也沒有多余兒子,只有這樣兩個親兄弟。
也許是曾經擁有過最歡樂的童年,彼此都還認真的對對方好過;在未來兵戎相見的時候,兩個親兄弟也是殺的特別殘酷殘忍。
再后來依著地勢,以李朝中間一片山脈為界限,兩個親兄弟先后登基。
簡單說就是,兩國皇族是親戚,是同族血脈,流的是同樣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