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禁軍變得越加強盛了之后,那是很明顯的能夠幫助朝廷,加強中央集權的。
收回平州、冀州兩地的地方勢力,在地方的各種特權,加強官府的權威,讓各地的事情,由官府來管,比如說減少私人復仇、減少地方勢力內部的私刑審判,這可以有效減少一些小門派、小家族、小勢力對成員的管控力;加強對于地方資源、產業的清查,保證稅收;各大勢力需要上交人員清單,以備征召。
這幾項,分別對應著法權、財政權、人事權。
當然了,這些變動,并非是一口氣全部推行下去的,而是一點一點做的。
譬如說,最開始搞的是清查產業。這件事情,是因為當時朝廷面臨財政困難。
往年的時候,大燕朝廷也不是沒有做過這種嘗試,但是阻力很大。各個地方勢力,怎么可能那么容易接受將自己的命門,上交給朝廷掌握?
當然了,朝廷對他們的控制力本來也深,甚至朝廷在某種意義上就是他們,朝廷體系內的官員,大多都是出自于這些地方勢力,頗有一些皇帝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意思。
朝他們下手,一方面是這些地方勢力本身就會抗爭;另一方面,也有些讓朝廷自己革自己的命的意思。
這是來源于朝廷內部自身的阻力。
陸氏皇朝在這方面的問題,倒是不大。他們的基本盤,本來就不像是當初的李氏皇朝一樣,是建立在朝廷上的,而是來源于北境。更何況,經過了之前的那次大災難之后,朝廷上上下下等于是被洗過一遍了,內部阻力有是有,但沒有那么大。
而在內部阻力變小之后,那些地方勢力,也不太可能明著反叛;暗地里使一些手段,也因為無面會的覆滅而變得更小打小鬧,無傷大雅了。
但在這件事情上,還有一個麻煩,是外部阻力:云霄宗。
這些小型家族和小門派,當然是更傾向于在大燕的體系里面,維持自身的自獨立性。而云霄宗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支持這一點的。
利益上的考量倒也不是說有太多,最主要是人情關系上。各方勢力,總喜歡把自己的天才后輩,送進云霄宗里面。各種合作,也常常給云霄宗中一些高級修士,輸送利益。單看某一家在云霄宗之中的關系,那可能沒有那么的鐵,但是當數量達到一定程度之后,他們集合起來發聲,總會讓云霄宗中的很多高級修士,有一些反應。
過往,每次中央朝廷在有進行中央集權的想法,傷害到地方勢力的利益的時候,他們總會去找云霄宗中,出自一門的人,或者一些相熟者,來幫忙說話。最終,從云霄宗,形成對朝廷的壓力,阻撓集權的推進。
而在客觀上,這也是在削弱朝廷,對云霄宗也是有好處的。
但在過去十來年的時間,財政權其實已經陸朝熙解決了很大的一部分。這是借著戰后,朝廷財政困難,連給云霄宗上供都有些維持不住了的困難,收回來的。
陸家剛剛上位,跟云霄宗是保持了一段時間的蜜月期的。包括現在,其實也還在這種蜜月期之內。畢竟,不管如何,陸家當時是幫了云霄宗大忙的,同時成為皇帝以來,也挺聽話的。
趁著那段時日,借著解決朝廷財政問題,各個地方勢力的產業是經過了一輪清查,明確的賦稅額度。這也查出了很多在過去被隱瞞的、避稅的產業。
而這些東西,既然已經拿到手里了,朝廷就算是后續財政狀況緩解,那也斷無還回去的想法。
各個地方勢力又沒有云霄宗幫忙說話了,在這件事情上,反抗的余地就小了很多。
但是更進一步的,要收回執法權、人事權,瓦解那些地方勢力對于麾下修士的控制力,方便朝廷可以調用更充沛的人力,這一點想要不引起反對,那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而且,在這一點上,陸家也缺乏跟之前收回財政權一樣的、可以說服云霄宗的理由。
當時收回財政權,是為了解決朝廷的財政困難,方便更好的供養宗門。那將執法權收回官府、讓那些地方勢力上交人員清單,這是要干嘛?
陸氏皇朝推進這件事情,說白了確實是挺困難的。
不過要注意的一點是,云霄宗的反對,也不是正兒八經的以宗門的名義,反對朝廷直接推進這一連串的政策。他們的反對形式,是哪家來求情,云霄宗的某位高級修士,就以哪家的名義,發函找到朝廷,或是求情或是詢問。那朝廷也不好硬著來,就只能暫且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