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期間,整個修行界又發生了不少的事情。
修行界的東方還好。雖然,在過去的幾十年,整個修行界的東方才是動蕩最大的地方,持續了有數千年時間的九國時代,徹底宣告成為歷史,吳國滅亡、魏國投降,齊國換了皇帝……
這些大事件,都在宣告著同一個事實:整個修行界的東方,都已經由陸家說了算了。
而在這樣的大前提之下,燕齊吳魏四國的境內,反而安定了下來。戰爭、動蕩之后的重建,更多修士的培養,正在成為主流。
整個世界的動蕩之源,轉到了西方。
而發起動蕩的源頭,自然是秦國了。
秦蜀聯盟,對晉梁楚三國的壓迫力,正在變得越來越強,雙方之間,比較小規模的軍事沖突,幾乎從來沒有斷絕過。
當然,燕國的警告,還是起到了作用的。
早先的時候,陸青就通過燕國的官方外交,明確警告過秦國,一旦秦國向晉梁楚三國任意一國,發起大規模進攻,那么燕齊就一定會參戰支援。
這意味著,如果秦國要動手,他面臨的就不是三大仙國,而是要加上燕齊聯盟這個對手。
更何況,現在的燕齊聯盟,相當于是在陸氏的控制之下,四大仙國統一一體。
大秦雖強,但如果要同時面對晉梁楚三國,再加燕齊聯盟所操控的四大國家,二對七,那還是頂不住的。
正是忌憚著陸氏,秦國不敢于大規模的入侵。
然而,讓他們就此老老實實下去,卻也是不可能的。
邊境挑釁、侵占資源和小型領土,這些事情是從初步窮的,雙方進行了不少的軍事沖突,累計起來,其實也死了不少人的。
甚至,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在試探燕國的底線。
這種情況,總歸來說是不太好的,頗有些將燕國弄到不上不下的地步。
如果直接進行干涉,燕國自己其實是不樂意的。后續,他們還大可以更進一步的蓄積力量,變得更加強大,何苦這時候就進行一場跟秦國的全線作戰?
說實話,燕國也沒有做好準備,而且秦國的所作所為,也沒有真的觸達到陸氏的底線。
但不干涉,對方卻又是很明顯的在試探底線,真就這樣放任他們這樣搞下去,哪天擦槍走火了也說不定。更或者,秦國有可能判斷,燕國的警告是軟弱無力的,沒有必要在意,直接起大軍,向東猛進,這也是說不準的事情。
燕國朝廷之內,舉行了數次朝會,或者于秘閣之中進行商討,很快也就拿出了一項燕國自己的策略。
直接出兵,實不可取,那樣太容易直接激化戰爭了。
但是,不問不管也不可以,那又顯得太過于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