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那之間,五位法相高人,被集合起來,帶領著一支數量在七八千左右、并不多但卻非常精銳的部隊,高速切入到晉國之內。
大晉在兩天之內,就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
晉國之內,原本就僅僅只有兩位法相層次的修士而已,這一戰之中,直接損失了一個。
死去的那位,在秦國剛剛動手的時候,就察覺到事情不對勁,然后馬上就開始跑路了。
這當然是一個非常正確的選擇,他就算是留下來,哪怕靠著晉國的軍隊,還有靈脈的防御,也不太可能抵御得住五位秦國法相的進攻。與其在此死戰,不如存留有用之身。
然而,哪怕是他跑得已經算是比較快的了,然而,他還是沒有能夠跑掉。先是被纏住,然后遭受圍攻,當場戰死。
而同時,晉國布置在前線,準備與秦國進行抗衡的一支包含了三萬修士的大軍,也在這一場戰爭之中,全軍覆沒。
這一場戰爭,讓晉國頗有些傷筋動骨。
他們倒還不至于,因此就喪失抵抗能力了。晉國,多少也算是原先的九大仙國之中比較強的一個,并且在過去這些年間,局勢本來就不怎么太平,他們當然也是在好好備戰的,整個國家的戰爭潛力,已經盡量的被發掘了。戰爭繼續打下去,他們召集起來一支數十萬人的修士軍團,也不成什么問題。
然而,高級修士的數量,總歸是有限的,并且也是沒有辦法在短期之內壓榨出來太多的。
戰死一位法相,這樣的損失,是極為巨大的。
更何況,秦國集中如此之多的法相修士出現在戰場上,這本身就是一個極度危險的訊號,也給晉國帶來了巨大的震動。
消息傳回之后,晉國緊急調動所有能夠調動的力量,放棄外圍一切的領地,能撤回來的就撤回到晉都,以作防守;撤不回來的,接到的命令就是在原地,尋高級別的靈脈去集合,盡可能的戰斗,盡可能的拖延秦國大軍的前進,為后方糾集起更多的防守力量,來拖延時間。
當然,晉國高層也非常清楚,這場戰爭,如果僅僅依靠自己的話,是絕無可能勝利的。
他們也從來都沒有抱有過這種天真的想法。
晉國的外交大使,已經在各處盡力的活動了起來。
梁國、楚國的反應也非常快。
他們跟晉國之間,那可是真正的唇亡齒寒。早在幾十年前,他們就意識到了這一點,并且互相之間已經簽訂了攻守同盟協約,并且在這幾十年的時間里面,聯系的越來越緊密。
只不過,他們想要快速支援到晉國,其實很難。
楚國是離得很遠;梁國倒是比較近,然而,大梁的西部邊境,可也是全線與秦國接壤的。如果他們派遣了太多的力量,支援到晉國,那或許確實能夠給晉國大幅度緩解壓力,然而,誰又敢保證,這不是秦國在聲東擊西?
萬一,調集走了太多的力量,去支援晉國,導致自身國內的防御陷入空虛的狀態,然后秦國再次糾集力量,大舉入侵,那梁國自己可也是扛不住的。
實際上,至少十萬秦國將士,這個時候,正囤積在梁國的西部邊境上,并且也同樣有高級別的法相修士率領。雖然不知道具體大秦安排了幾個法相,然而,梁國一共也就三個而已,真不敢撤走太多。
而在這種情形之下,晉國能夠依靠的,顯而易見的就只有一方了:燕國。
大燕,也絕對不可能坐視晉國滅亡的。
晉國的位置,就在燕國的西邊。兩個國家之間,就隔著北荒森。更何況,現在的北荒森,可不是過去的那妖族生存的荒蠻之地,北荒森的妖族被清掃過了一遍之后,晉國、燕國都大肆進入其中,開發這片地區。雖然,由于這片區域的面積實在是太大了,以至于人類用了上百年的時間,都沒有能夠完全的將這片地區給開發完全,但晉國、燕國之間,也勉勉強強可以算得上是接壤了。
這種情況下,如果晉國失守,喪失抵抗能力,那么秦國的大軍,就可以肆無忌憚的入侵到燕國本土。到時候,飛云州、錦州、雪州、冀州,全部都會暴露在大秦的兵鋒之下。
這肯定是不可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