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秦國有五位法相高人,率軍圍攻晉都,他們守得戰戰兢兢;能夠將那支秦**隊一舉擊退,甚至還殺死了一位秦國法相的燕軍,顯然也是他們守不住的對象。
不會真的有人以為,之前秦軍沒有攻克晉都,是因為他們守得好吧?
先前,遭受秦國人圍攻時,晉**隊尚且還有死守的信念,那是因為他們知道燕軍就在支援的路上,守住還能打;而現在,如果他們跟燕國人翻臉,惟云開始率領燕軍進攻晉都,那他們還能指望誰?難道指望秦國人來救他們么?
這顯然不可能。
……
七天的時間匆匆而過,最終,晉國人還是選擇了答應惟云的條件。
他們別無選擇。
進駐到了晉都之后,惟云也沒有把事情做得太過分。
晉國的行政權力,當然還是保留在晉國朝廷的手里。惟云要走的,是晉國全**隊的調配權。
這件事情,肯定還是得有晉國朝廷的配合,才比較好執行下去。
而其中最重要的,當然也就是當下就還在晉都之內的這位晉國唯一剩下來的法相高人了。
得到了晉**團的調配和指揮權力之后,惟云沒有急著馬上發起反攻。
晉國政府是很急的,但是惟云對此沒怎么搭理。
這場戰爭,注定是一場漫長的比拼,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搞定的。
晉國由于是被入侵的一方,急著收回領土,這種心情當然可以理解。但是,晉國人的這種心態,并不能夠改變燕國的既定策略。
而燕國當下的戰爭策略,就是依托著晉國、楚國、梁國三家的領土作為戰場,好好跟秦國人斗上一場。戰爭的時間,估計會被拉到很長。
之所以是這樣,一方面使戰爭形勢的需要,另一方面,也就是陸青的想法了。
所謂戰爭形勢,就是秦蜀二國,在國力上,是比燕國更盛的,哪怕是燕國現在已經統領了齊國、吳國、魏國的領土,也是一樣。
秦國強,不是一年兩年的事情了,他們在很早之前,就是九國時代中最強大的仙國了,實力非凡。同時,蜀國也至少能夠算得上是中流水平。而秦蜀之間的聯合,并沒有經過戰爭,而是和平聯手,這也就意味著,蜀國的力量,幾乎沒有被削弱。
這也就意味著,秦國統領的修行界西方,實力幾乎是沒有受到過削弱的。
而修行界東方則不同,燕國統一修行界東方的方式,是戰爭為主。而且,自從很早很早以前,整個修行界的東方,都是戰亂頻然,遠遠要比西方動蕩。曾經的四大仙國,在燕國崛起之前,互相之間的戰爭也沒怎么停過。
這就是對比了。
不過,有中部晉梁楚三國的補充,這仗,在常規戰場上,也是能打的。畢竟,秦蜀聯盟是在二挑七,甭管他們再怎么強盛、七國再怎么虛弱,這本身差別還是有的。
而如果陸青參戰,應該是能夠在正面戰場上摧枯拉朽的擊潰對方的。
如果沒有律神王降臨的這個消息的話,那陸青就真的來了。早點把戰爭結束,然后好好種田,應對滅世危機難道不香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