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歲,臣聽聞殿下勒石燕然,鏟平督軍之山,心中甚是激動,但也有所遺憾,畢竟沒趕上這樣的盛世啊!”
李襲譽是文武兼并的大才,皇帝征討王世充的時候,他就已經是潞州總管了,可以說是獨當一面的大將,比秦瓊,程知節等人生生高了好幾級;
可世事無常,僅僅是武德九年一日之變,就讓他們統統爬到他的頭頂,心里有些不服也很正常。所以多年來,李襲譽一直都在戍守邊境,就想趁著近地的機會早日位列大將軍的行列。
可事與愿違,北征、西討他都沒趕上,連秦懷玉這樣的小輩都正三品了,他心里要是不酸那就真怪了。
李承乾當然知道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從他們進門開始,李襲譽的目光是不是就往秦懷玉身上飄,他這不是在看秦懷玉,是在看那身正三品大將軍的鎧甲。
哎,回頭想想也是,在軍旅熬了二、三十年,連個正三品都沒混上,卻是有些抬不起頭來。
這就像長安城每年的宮宴一樣,甭管自己吹噓的有多厲害,只要那些參加過滅東突厥和吐谷渾的將領出場,這牛皮也就不吹不下去了,因為他們沒滅過國,這與李襲譽今日的表現有異曲同工之妙。
“哎,安康郡公,孤也是憑借強盛的國力和將士用命,否則怎么能輕易的馬到成功呢!你也不要著急,守在靈州這么多年了,如果將來發生戰事,父皇第一個要想到的恐怕就是你了,到時候你還怕沒有建功立業的機會嗎?”
聽完了太子的話,李襲譽點了點頭,隨口回道:“是啊,臣可是盼了好久了,原本那次應該興兵討伐,可結果去的僅僅是張公謹那么點人,說實話真是有點失望。”
抱有這種觀點的人不僅是李襲譽,他相信但凡想依靠軍功掙前程的,沒有一個不惋惜哀嘆的,多好的開戰借口,結果卻打了水漂。
“陛下也是有難處的,很多事不得不多多衡量一二,畢竟是牽一發動全身的事,總得考慮周全再說!但你放心,西突厥就是大唐嘴邊的肉,只要時機成熟,孤也會向陛下進言,一舉滅了他們,消除其對關中的威脅!”
得,太子都這么說了,李襲譽也就沒有矯情的理由了,北伐的時候他與太子一起隨大將軍-李靖出征,知道這位爺是個聞戰則喜的性格,有這話墊底,那用不了幾年就一定有用武之地了,也算不枉吃了這么多年的沙子。
“那就好,那就好,臣在靈州與西突厥和馬匪成年的拉鋸,因為顧忌到兩國的關系,所以一直都很克制,有殿下這話墊底,臣就再忍那幫雜碎幾年,到時候連本帶利的全都討回來。”
看著李襲譽的一臉斗志昂揚的樣子,李承乾不由的笑了笑,隨即抬手示意:“安康郡公,孤這次來是為了要事,從寧州境追到慶州,又從慶州追到你這!別的先不著急說,你馬上讓副將點兵一萬,孤要走一趟賀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