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邊剛起來,甘鄖就急吼吼的進來稟告太子和幾位相爺在宣政殿候著了,而且已經派了三批人來看;這讓李世民很奇怪,雖然想不懂什么事這么急,但也讓內侍們抓緊伺候更衣。
進門之前,皇帝的步子是輕飄飄的,可看過侯君集發來的軍報后,面色肅然的皇帝直接就扔了本章,怒聲怒氣的說:“這仗是怎么打的,他不知道加派生力之軍護送嗎?
還有為什么駙馬找不回來,是戰死了,還是被敵人俘虜了,用“失蹤”這樣推脫的詞匯想蒙混過關嗎?”
“陛下,本來侯君集已經命李伯瑤部接替駙馬所部繼續西進,可駙馬在回轉休整的路上被高昌軍突襲,沙漠中又起了風暴,一番激戰后才出現了這樣的事。
事后,侯君集心中也是萬分內疚,他親自率領騎兵去追,可風暴太大,不能辨路,不得不率軍返營。”
房玄齡這邊話音剛落,杜如晦就把話接了過去:“侯君集在軍報中請陛下治罪,是他一時疏忽,沒有料到高昌的余部會出現在獨孤謀回轉大營的路上。老臣以為出現這樣的誤差,實在是情有可原的事,.......”
杜如晦的話很客觀,過了磧口之后全是沙漠,唐軍的在面臨補給線無限拉長的同時,也要面臨惡劣環境的考驗,道路不是一般的難行,比之北伐和西征難度增加了不少。
因為獨孤謀的特殊身份,侯君集特意加強了前軍的兵力,而且清一色的全是老兵,這才讓獨孤謀在那么短的時間內力克十三鎮,為征討高昌一役立下了赫赫戰功。
可非得追本溯源的話,這也不能全怪侯君集,早就讓他撤下來休整,可駙馬爺貪功,非得把軍隊打得一點戰力都不剩才下來,要不然也不會在伏擊中損失那么大。
現在出了事全都怪在侯君集的頭上未免有失公允,在加上杜如晦已經遣張掖的駐軍去補臺,戰局方面不用擔心。駙馬爺那,侯君集會繼續分兵去找,一直找到人為止。
“父皇,侯君集是有指揮不當的罪責,可前線的軍隊還在激戰中,要是下旨申斥,動搖軍心不說,更是容易激變軍中將領,重現李廣利征大宛的舊事。”,李承乾呈了一杯茶,一本正經的說道。
李世民是馬上皇帝,他當然知道當年貳師將軍-李廣利之所以在大宛的戰事持久不下,與漢武帝的嚴厲斥責不是沒有關系,最后還導致他投降匈奴。
侯君集雖然做不出背主求榮的事,可皇帝斥責的圣旨一下,勢必動搖軍心,迫使將軍們急于求勝,到時候出征的唐軍一定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如果因為一個人的緣故,害了整支唐軍,那可就因小失大了。愛護晚輩之心再重也不能誤了國事,太子舉這個例子就是想讓自己明白,別逼的太緊了。
“傳旨,嘉獎侯君集及交合道諸軍將士,鼓勵他們為國勇進,回朝之后,朕重重有賞。至于駙馬的事,讓他不必放在心上,盡力就好!”,話畢,擺了擺手,示意重臣工可以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