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組里就有幾個干事筆桿子很硬,那個去一連接替自己指導員位置的王輝,在里面都只能算是中等,其中有一個四十來歲的姜干事,還經常被抽調去給軍里的領導寫大會發言稿。
宣傳隊里面更是藏龍臥虎,群星薈萃。幾位才藝出眾的帝都兵,個個都是戰士心中的“明星”,有個叫李北的小伙,高大帥氣,學唱現代京劇《紅燈記》選段,活脫脫的“李玉和”再現,隊長鄭飛更是吹、拉、彈、唱、寫樣樣在行,一首《草原之夜》讓連隊戰士聽的如癡如醉。
其他的諸如美工,配樂,攝影,化妝等方面的專業人員也都不缺,湊吧湊吧都能攢個電影劇組了。
更有身具特長的專業人才,有個叫錢思遠的三十來歲的文化干事,竟是個剪紙藝術家。一把一剪子一張紙,剪出來的花鳥蟲魚,戲曲人物無不栩栩如生。其剪紙作品《新兵訓練圖》甚至曾發表在《解放軍文藝》上面,轟動一時。
再有就是電影組,那里面也都各個是技術能手,調試機器,解決故障,繪制幻燈片,無所不會。
盤點了一圈的張偉不禁感慨,這個年代部隊真是個大雜燴,什么人才都有。
怪不得鄧公在整頓軍隊作風的會議上,就直指當時部隊存在“腫,散,驕,奢,惰”這五個方面的毛病。
尤其是“腫”,當時還沒有退休制度和成熟的轉業制度,軍隊規模過大,超編嚴重,尤其是干部超編過多,此后的一二十年軍隊建設的一個核心就是做“消腫”工作。
不過那些都是大人物該操心的事情,張偉現在只想管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順帶在工作中出點彩,為團里漲漲面子,省得再被團長他老人家針對。
于是他決定今后來個大撒把,大膽放權,將工作丟出去,將一些具體事務交給宣傳股的同志們去折騰,而不是像前一段時間,連個黑板報的內容都要自己拍板。
張偉自己只需要把控個大致方向即可,而將剩余的全部精力投入到一兩項自己擅長的工作中去,爭取短期內取得點成績出來,改善自己尷尬的處境。
就在張偉思考自己工作的突破口的時候,軍區首長給各參戰部隊布置下來的一個任務引起了張偉的興趣。
軍區政治部發文要求下屬各部隊宣傳部門,集中創作一批反映自衛反擊戰中英雄事跡的幻燈片在部隊放映,最后還要拿到軍區進行評比。
是的,就是幻燈片,但這里指的不是電子幻燈片ppt,而是老式的幻燈片機放映出來的定格影像。和舊時街頭放映的畫片兒匣子差不多,也算是一種影片類型。
這個時代電影組在軍營里面每次給戰士們放映電影之前,還有一項重要工作,那就是幻燈宣傳。
有上級配發的由幻燈制片廠制作的制式幻燈片,就是一張由硬銅板紙框夾著的透明厚玻璃紙,上面有印刷好的宣傳內容,輕便整潔色彩也鮮艷。后世還有人專門收藏這種幻燈片,也算是一種比較小眾的收藏品吧。
也有電影組自己畫的土制幻燈片,用來宣傳連隊事跡,表揚好人好事,宣傳時事政治。這種自制的就是在和幻燈片相同尺寸的普通玻璃片上,直接用墨汁白描勾畫。
制式的幻燈片性能好但是畫面固定,而土制的則可以隨時修改,這一特點自然最是適用。
制作幻燈片也算是一種藝術創作,對基層的宣傳部門來說,這是很重要的一種宣傳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