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準備好了,可以說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就待拿出來讓戰士們檢驗一下了。
張偉決定開始在全團放映幻燈片《攻克諒山》,正好趕上最近團里來了一部新片《小花》,可以在這部電影之前放映幻燈片。
張偉知道這部《小花》可是十分精彩的,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這個時間節點上,《小花》這部電影的出現頗有點橫空出世的味道。
雖然是軍事題材影片,但是《小花》并沒有過多描述戰斗場面,而是重點描述人的情感,以“情”為中心,以心理活動為線索,內容形式均標新立異,讓當時看慣了傳統故事片的觀眾耳目一新,《小花》可以說是開啟了八十年代華國電影的創新浪潮。
電影里照舊談革命,但是墨色都施展在唇紅齒白的幾位年輕人身上,革命不再是最重要的了。這種拍攝手法,再早幾年,妥妥的大毒草一株。
一部《小花》捧紅了正值青春年華的劉曉青、陳充和唐果強三人,三人自此成為華國家喻戶曉,萬眾矚目的偶像。尤其是劉曉青,接下來的1980年代的華國電影,基本上就屬于“劉曉青時代”。
張偉知道《小花》這部電影的殺傷力,因此將《攻克諒山》這部幻燈片放在它之前放映,也是想借借東風,因為自己拍的這個幻燈片和《小花》在表現手法上并不沖突。
如果說《攻克諒山》是一碗烈酒的的話,《小花》就是一盞清茶。
按照慣例,第一場放映還是在團部的禮堂,給團司政后及團直屬單位放映。
晚上就要放映了,在白天調試機器的時候,技術小能手“包子”包志文,卻又提出了一個建設性的意見。“包子”就是包志文的外號,因為他的名字讀快了就成了“包子文”了,因此就頂上了“包子”的外號,話說姓包的同學好像都有過這么悲慘的外號。
下午,張偉處理完幾份學習材料之后,照例來到了電影組,看看大家的準備情況。
這時包子過來說道:“股長,我可以提個意見么?”
張偉看著這個最近有成為小發明家潛質的戰士說道:“好啊,看看你又能鼓搗出什么東西。”
包子說道:“我想改進下咱們團里的幻燈機,上級給咱們配發的幻燈機是冀省電影器械廠生產的HB303型三鏡頭幻燈機,這種機器畫面太窄,功率太小,離得遠了看的就不太清楚了。”
張偉早就注意到了這個問題,但是當時技術條件有限,其他單位的幻燈機也都是這樣,也沒啥解決辦法。
現在這個技術小能手提了出來,張偉估計他是有解決方法,于是來了興趣,問道:“恩,你有什么解決辦法么?要是能成,我給你請功。”
聽到領導這么說,包子發明創造的熱情更高了,他說道:“還是我去年在軍區培訓的時候,老師提到過一種寬銀幕幻燈機,原理很簡單,可以在咱們這個小幻燈機的基礎上進行改造。老師還給我們演示過怎么改造,我當時把圖紙都記錄了下來。”
說著,包子翻出一本筆記,指著上面的幾張設計圖給張偉看。
張偉看了看,圖紙畫的很工整,有外觀圖,有內部的電路圖,還有器件的分解圖。
張偉是一個文科生,對于這些物理電路圖無感。他只是突然有些懷疑這個包子的身份了,這家伙怎么會這么多東西,是你穿越還是我穿越。或者說是他參加的那個培訓班也太牛了吧,回去得查查,什么培訓班,這么秀。
張偉左看看,右看看,還是沒看懂這幾張設計圖,就有些遲疑的問道:“這個東西效果真的比原來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