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三天前,史亮在戰友們的歡送下,懷著不舍的心情登上了離開軍營的卡車。
史亮17歲從軍,至今已經有十四年的時間,十四年時間才混到副連長的位置,還是凄慘了點兒。
十四年的時間,把最好的青春都獻給了軍營,他已經完全適應了軍營生活,不知道自己回鄉之后可以干點兒什么。
政府說是可以將他安排到鎮里的糧油站工作,拿到很多農村人夢寐以求的職工身份和城市戶口,不用再像祖輩一樣從土地里刨食,他也算是知足了,只是他卻還是有著深深的遺憾,遺憾不能繼續留在軍營。
但是他并不后悔將機會讓給張英才,最開始看到團里準備的今年復員名單,當他看到有張英才的時候,他感覺十分的詫異。
張英才比史亮小了足足六歲,今年才25歲,在109團所有的連級主官里面,年齡都是最小的幾個之一。
也算是托了戰爭的福,讓張英才一步到位,從排長直接晉升成為了連長,按理說他留在軍隊的機會比自己更多,不知道為什么被定在了退伍之列。
后來,史亮在和老鄉一起喝酒的時候,才知道其中復雜的原委。他聽自己在團里擔任作戰股長的老鄉說,最開始團里定的復原名單里面有自己,是這位老鄉知道自己舍不得這身軍裝,于是就暗中運作,幫自己躲過去了。
但是,上級在戰后一直在壓縮部隊編制,團里還是要在一連干部中挑選一個解除現役。
政委王輝是從團里宣傳股下來的,在團里也有很多人脈關系在,結果上頭開會一商議,退伍的名額就落到了張英才這個悶葫蘆的頭上,而自己則因禍得福,順勢被提拔成為了連長。
這位作戰股的老鄉劉勇是和自己從小在村兒里一起光屁股長大的,他邀功似的說出來,也沒有別的意思,就是想敲自己兩頓飯。
但是史亮在聽說這其中的原委之后,心里卻很不是滋味兒,就像是自己的連長職位是偷來的一樣。
和老鄉們一起吃過飯之后,回到連里,史亮見到了將自己關在屋子里面兩天不出來的張英才,看著平時充滿自信和朝氣的那張臉上布滿了愁云,淚痕還沒有完全拭去,史亮的心里更不是滋味兒了。
于是,史亮也沒和老鄉劉勇商量,主動地找到團政治部申請轉業,因為這事兒還惹得從小一起長大的好友埋怨了自己好一陣兒,差點和自己劃清界限。
這背后的種種史亮并沒有和張英才說,只是推說自己厭倦了軍營生活,免得他誤會自己的老鄉劉勇,畢竟以后在軍營里面低頭不見抬頭見。
收回思緒,史亮看著隨著汽車前進逐漸遠去的軍營大門,他突然又有些后悔了。
這時,車上有戰友突然唱起了《駝鈴》,悠揚的歌聲很好聽,“送戰友,踏征程,默默無語兩眼淚”,這歌詞也很切合大家現在的心情。
史亮問過了才知道,這是昨天晚上團部送別晚會上,文工團一位女歌手唱的歌,是宣傳股股長張偉寫的歌詞。
史亮不禁有些佩服起自己的這位指導員了,戰爭過后簡直就是變了一個人一樣,一連的老兵們都私下議論說是指導員在地雷陣里面震壞了腦子,搭錯了弦兒。
大家和那位戰士一起學了兩遍,將歌詞記在心里,接下來《駝鈴》的歌聲便不斷地響徹在了退伍老兵們的歸途之中。
史亮的家是在滇省招通市彝涼縣,他要先坐團部的運兵卡車到蓉城火車站,坐二十多個小時的成昆鐵路到春城,再坐幾個小時的汽車才能到家。
他們這一批退伍的士兵里面,滇南的老鄉比較多,火車票也是團里統一給定的,雖然要坐二十多個小時,但是大家都坐在一起,一路上還是有說有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