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有軍事專家指出,如果我軍當時將主戰坦克定為當時也已經大規模列裝的59式中型坦克的話,華**隊在這次戰爭中至少能減少三千人的犧牲,戰場上的推進速度也將有更大的提高。
59式的戰斗全重有36噸,雖然是國產第一代主戰坦克,但是其具有較強的火力和防護性能,而且使用和維護都比較方便。華國總共生產了59式中型坦克及其改進型1萬多輛,即使到了新世紀華國新型坦克陸續推出之后,這一型坦克仍在人民軍隊裝甲兵裝備序列里。
王松說道:“是啊,要是用59式就好了,憑借敵軍的火力配制,除非是用炮彈轟擊側面裝甲,不然很難威脅到它。”
于是張偉這個穿越眾和王松這個年輕的坦克專家就從這個話題開始聊起了坦克裝備的發展,坦克戰術的制定,步兵與坦克協同戰術等軍事理論方面的內容,越談越投機。
最后,王松感嘆著說道:“你不應該寫,應該去寫軍事論文。”
張偉知道自己有幾分斤兩,純粹是后世軍事論壇泡多了,知識面比較廣而已,侃侃大山還可以,要是到了見真章的時候肯定露餡兒,就謙虛地說道:“哪里,我這純粹就是班門弄斧,還是你這軍事理論水平高,看來我有時間也得去軍校深造深造。”
這時吳連長也將又細細的看了一遍,然后戀戀不舍的放下草稿,不住地點頭稱贊。
吳連長說道:“張老弟,還有老王,走,咱們喝酒去,就沖你把坦克戰斗寫的這么精彩,今天我得好好敬你幾杯!”
張偉推辭不過,只得答應下來。
張偉說道:“吳連長,你別光顧著看,我這是來讓你幫忙挑錯的,我也沒在坦克部隊待過,你們坦克兵戰斗生活的很多細節難免疏漏,你得幫著改一下。”
吳連長說道:“這可你找錯人了,我雖然能看出你這里面有些小毛病,但是讓我改我可改不了,你得找這位。”說著他指了指旁邊的指導員王松。
張偉連忙轉頭說道:“那就麻煩王指導員了。”
王松說道:“沒問題,草稿先放我這,我也正想再看一遍呢。”
吳連長又催促道:“走走走,別磨蹭,咱們快去喝酒。”
王指導員說話算話,而且做事很嚴謹,兩天后將草稿給張偉拿了回來,還寫了厚厚的幾十條修改意見。
張偉按照王指導員的意見將又修改了兩遍之后,就仍然將郵寄給了孫哲,讓他幫忙在《當代》雜志上面發表。
孫哲現在對張偉的作品也很重視,很快就給張偉回復了消息,《狂怒》被安排在下一期《當代》雜志,也就是1979年12月份出版的第三期上面刊登。
而在雜志還沒有發表的時候,竟然就開始有電影廠聯系張偉,商談將改編成電影的計劃。
張偉通過《花環》和即將由八一廠開拍的《攻占諒山》,也算打出了名氣,這回也享受了一把著名作家才能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