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是在軍營演出,那就還應該創作一個反映軍營生活的作品,張偉想著自己曾經年年不落的春晚上的那些節目。
要說春晚舞臺上面軍旅題材的節目,歌曲,相聲,小品,幾乎每年都有,后世很多經典的軍旅歌曲都是在春晚上面唱響的。
小品方面則是有和馮拱一樣的春晚釘子戶孫滔,他帶來了很多膾炙人口的軍旅作品,像是《督查》、《三姐妹當兵》、《真情三十秒》、《軍嫂上島》等等,那一句“我驕傲”成了他的標志性的臺詞,和馮拱那句“我想死你們了”一樣的親切。
后來孫滔又多次參加春晚,漸漸成了春晚正能量小品的代表,以至于他后來參加《歡樂喜劇人》時,被好多網友吐槽,說他表演的節目具有濃郁的春晚風格。事實上也是這樣,參加了幾期之后孫滔就退賽了,舞臺風格根本不合拍,體制內成長的演員到了《歡樂喜劇人》這種野性十足的舞臺上面根本不討好。
張偉努力回憶著自己曾經看過的那些小品,發現很多作品和這個年代都相去甚遠,直接拿過來借鑒的話肯定漏洞百出。
于是張偉決定改編一個,他記得小時候看過的《真情30秒》,挺感人的一個小品,尤其是最后電話里傳出來的那聲媽媽的呼喚,以及響起《白發親娘》的歌聲作為BGM,堪稱催淚炸彈。
小品發生在某部炊事班,講的是地方政府為了擁軍,給當地駐軍專門開通了電話線路,讓戰士們在除夕之夜可以給家里打個電話,但是部隊領導怕給地方增加負擔,規定每個戰士只能打30秒鐘,于是這短短的三十秒鐘就給人帶來了獨特的感動。
《真情30秒》好像是在99年的春晚上演出的,那時候華國固定電話已經普及了,安裝數量已經都上億了。但是在這個剛進入八零年代的時間上,裝電話的那都得是啥家庭啊,讓戰士們往家里打電話明顯不現實。
于是張偉決定保留這個小品里面炊事班的眾多人物,換一個發生在他們中間的故事,后世電視劇《炊事班的故事》一拍就是三季近百集,看來發生在這里的故事應該還是挺受歡迎的。
張偉結合最近軍營中發生的事情開始撰寫草稿,正好軍區為了應對去年戰爭中暴露出來的問題,正在各級部隊中開展大練兵運動。
張偉決定就以這個為題材,小品講的是邊防某連的炊事班,為了響應上級開展大練兵的號召,班長決定讓每名戰士都學習一技之長,并且宣布學習成績最突出的可以獲得嘉獎,于是大家的熱情很高。
炊事班一共四名戰士,班長給他們起了鍋碗瓢盆的綽號。小鍋決定學習射擊,小碗決定學習越語,小瓢決定學習戰場救護,小盆決定學習寫作宣傳。
等到了班長驗收的時候,大家都使勁表現自己,結果笑料百出。
張偉寫好了劇本之后,將劇組人員召集起來,他先宣布了幾個確定下來的節目,包括七八個歌唱節目,一個魔術表演,一個評書,吩咐選上的人回去多加練習。
最后張偉拿出自己寫的兩個小品劇本說道:“沒選上的人,看看這兩個劇本,這是我寫的兩個微型話劇,咱們里面很多人應該都表演過話劇,表演這個就更沒問題了,大家誰感興趣,故事不長,表演起來應該也不難。”
大家都知道張偉是個作家,寫的幾本都很感人,就搶著讀了起來,誰知道還沒讀幾行就有人爆笑起來,大家開始還以為是什么戰斗故事呢,沒想到劇本這么搞笑。
劇本不長,不一會兒好幾個人就讀完了,又傳閱給其他人,先讀完的人笑著問道:“張顧問,這劇本不是你的風格啊,這么幽默風趣。”
張偉也笑了笑,說道:“咱們去部隊演出,不是要去教育什么人,我們去演出,只要想著如何給戰士們帶去歡樂就好了,你看你們光是讀了一遍劇本就感覺很幽默,咱們要是表演出來呢,肯定能讓人捧腹大笑,希望這能讓戰士們在緊張的戰斗氣氛中輕松一些,歡快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