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人和其他當兵的不一樣,到了村子里面,不僅不拿當地群眾一針一線,反而是將批斗土豪劣紳所得的財物糧食拿出來救濟窮苦百姓。
王大爺說他們家當時每個人就分到了五十斤糧食,當時村子里面就跟過年了似的,紅軍也得到了當地群眾的愛戴和擁護。
可惜好景不長,紅軍是初到陜南地區,還沒有在當地開辟出根據地,缺少有效的情報來源,在敵人幾十萬大軍的圍追堵截之下很快就陷入了包圍之中。
王大爺清楚地記得紅軍最后的決戰就發生在離他們村子不遠的地方,他們村子里面當時還挨了幾炮,炸傷了兩個村民。
戰斗一開始就進入了白熱化,子彈和彈片把埡口小高地上的松樹削得光禿禿的,只剩下了一根根半截子的樹樁,山包上面彈坑一個挨著一個,土石被炸得松軟不堪。
住在他們村子里面的紅軍在戰斗開始后連夜就離開了,聽說是向北翻越了海拔1600多米的茶壺嶺,奔著竹林關去了。
臨走前紅軍將兩名傷員托付給當地百姓照顧,但是很多人都害怕受到牽連,不敢出頭,是王大爺的父親大膽地收留了他們。
不僅如此,他還把只有十七歲的王大爺送到了隊伍,讓他參軍,隨著紅軍隊伍一起出發。可是幾天后,王大爺因為年齡小,而且從小就營養不良,體力跟不上隊伍行軍步伐,老紅軍們給他湊了一些糧食,讓他自行按原路返回了家中。
此后幾十年,王大爺一直因為此事而耿耿于懷,王大爺告訴張偉他們,當時他已經跟著隊伍走到了竹林關鎮子上了,只要再堅持幾天,過了丹江和嘉陵江,隊伍就不會趕他走了。
回到家中之后,王大爺就開始幫助父親照顧兩個傷員,他記得兩個傷員一個姓李,叫李鐵柱,另一個叫劉光。他父親當掉了母親僅有的一點陪嫁的首飾,去鎮子上的藥鋪里面抓了幾副藥給他們吃。
后來他們得到風聲,當地的保安團要來村里搜查掉隊以及受傷的紅軍戰士,他父親就連夜帶著家人和兩名傷員轉移到了山里,就是他們現在住的這個村子,幸好,村民們雖然沒有收留傷員,但是也沒有人向敵人告密,于是他們就在這里住了下來。
劉光傷勢比較輕,幾天后就已經能夠行走了,父親又吩咐王大爺將他帶到了幾十里地之外的親戚家里養傷,傷好后,便將買藥剩下的錢給了他當路費去追趕隊伍了。
而李鐵柱傷勢比較重,再加上頻繁的改變隱藏地點,受涼感染了傷寒,沒多久就犧牲了,他們將這位紅軍戰士埋在了村子對面的山頭。
王大爺說:“我父親一直覺得自己沒有照顧好李鐵柱同志,一直心懷愧疚,他逢年過節都會去給這位紅軍戰士掃墓,并且在臨死前交代我和我的兒子,一定要堅持守墓,不能讓這位客死異鄉的紅軍戰士斷了香火。”
王大爺說到這里,張偉他們三人都不禁為這一家人的堅守而感動,為人民軍隊和老百姓的魚水之情而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