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不管是任何行業,只有“新手”才會因為一丁點事情大呼小叫。
第三個階段,“層云漸起遮望遠”。
其實這些階段都不是那種非常生硬的換地圖一樣的階段改變,心態的改變一直都是潛移默化的。
第三個階段的伏筆其實從最開始就有體現。
新生兒科師姐全權接手了醫患溝通,不讓兩個實習生插手。
腎內科自家病人岌岌可危,卻依舊質疑醫院的紅衣女人。
感染內科那個跳脫的記者。
這些東西其實都在張天陽心里留下了印象,只是因為還有很多其它各種各樣的病人一起襯托著,顯得不是很特別。
但是恰好,這個時候,張天陽輪到了急診。
急診科是一個很難受的科室。
所有的病人都很急,而人一急,就容易情緒失控,再加上病人又多,沖突幾乎每時每刻都有可能發生。
另一方面,急診科甚至可以叫做“垃圾收容所”。
其它科室的病房都是可以“挑”病人的,“挑”那種有的救的、感官好的。
畢竟,病房床位有限,這無可厚非。
可急診科不能“挑”病人,甚至不能拒絕接診。
只要病人到你這里了,你就得救。
所以才有了那個棘手的老太太。
你可以說這是制度的問題,也可以說這是上面的科室推卸責任的問題,甚至患者家屬本身也是有問題的。
有些涉及的東西太復雜,也真的不是一個小醫生可以說了算的。
大量的病人,強烈的緊張感,還有各種強烈的情感沖擊。
不同的人在面對“絕境”的時候的對比,也就更加的明顯。
張天陽在這個來回拉扯的過程里,心態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雖然他依舊在努力的“救人”,但是對于患者和患者家屬,他有了更多的個人看法和喜惡。
而所有的這一切情緒,在接連經過兩次事情之后迎來了爆發。
一個是折金元寶那一家的病人。
首先這一家人的態度就讓張天陽感覺很舒服,實際上放手一搏的時候,大家眾志成城,也確實把老爺子救了回來。
最后得到的感謝,似乎是意料當中的。
而與之相反,一直在無理取鬧的那一家人,大家也在盡力去救,在家屬苛刻的要求下盡量的去挽留患者的生命。
在得到老太太醒了的好消息之后,全體醫務人員都是高興的。
但這份高興,毀在了人渣的一刀之下。
具體的東西就不說了,有興趣的可以倒回去看看。
張天陽毫無意外的崩了。
事實上,現實里,那天晚上安安也崩了,無數醫生,醫學僧們,也崩了。
朋友圈里,全都是同樣的轉發。
那種同仇敵愾,還有絕望,真的只有從事相關行業的人才能體會的到。
我努力嘗試去在書中還原這種感覺了,但是不知道有沒有成功。
“層云漸起遮望遠”
層云也是烏云。
遮住了張天陽那顆熾熱的心。
所以,他一度“放任”自己,動用一切能夠動用的資源,去推波助瀾,想讓對方得到該有的懲罰。
這個階段里,張天陽的心態其實是有些扭曲的。
但是我相信,誰經歷了這樣的事,都會扭曲。
但如果一直扭曲下去,他真的就毀了。
而他,其實也代表著無數剛剛踏上醫學這條道路,滿懷憧憬的年輕人。
林琳的存在給了他很大的安慰,社會的同仇敵愾也讓他看到了很多人其實都是善良的。
當他想起以前那些病人的時候,他才突然醒悟。
他難過,他憤怒,他開始質疑這個行業,質疑自己選擇的道路,但其實并不是因為人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