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琰怕陳默太過消沉,微笑道:“夫君自成名以來,只有這一篇詩作問世,何不再做幾篇?”
“夫人想要?”陳默看著妻子,笑問道。
“夫君乃當世大才,這天下不知多少人想要看夫君的詩作。”蔡琰頷首笑道。
“也罷,為夫其實不太喜歡做這些,不過夫人既然想要,為夫便為夫人做一首,世人不是喜歡言情么?今日為夫便做一篇情之苦。”
“情苦?”蔡琰好奇道。
陳默閉上眼睛,回憶了片刻后,娟兒已經幫陳默備好了筆墨竹簡。
世人向往的,多是情之歡愉,但情苦卻少有人寫,可惜,人生多半時間是處于苦而非歡,這篇情苦也算是陳默將自己這半生對情的一次總結。
從年幼時母子相依為命的溫馨,到后來鄉人之間的情誼,再到后來因為戰亂,生離死別,為求學,母子分離,總之前篇陳默寫的基本都是離別之苦,沒有太過華麗的辭藻,卻叫人有感同身受之感。
中篇卻開始訴說一些結交新友之喜悅,然后是男女之歡的美好,讓人感覺心中暖暖的,但到了后篇,卻又是離別,摯友因各自理念分開,天各一方,情人因公務而聚少離多之苦。
一片情苦,洋洋灑灑三百余字,卻道出了人間離別之苦,并非只限于夫妻,還有母子,師徒,有兄弟、朋友離開時那種感受,都讓人有種說不出的惆悵之感。
蔡琰看著陳默寫完,但最后一字落筆時,眼睛不知何時已經紅了,一旁的云思也差不多,唯有娟兒有些茫然的看向兩位姐姐,她不是太懂。
“夫君~”蔡琰突然有些不舍,這股情緒怎么來的不知道,但此刻卻只想縮在夫君的懷中,有些嗔怪道:“夫君寫的詩作,總是這般叫人心情郁憤。”
“世人只知情之好,卻不知這苦才是多數。”陳默摟著妻子,將云思也拉過來,看著天空,悠悠嘆道:“有了這篇,方才會珍惜相處之時,可惜,為夫經歷有限,也只有這份離別苦感悟最深,卻不知譜成曲子是怎樣的?”
蔡琰抹了抹眼淚,想了想,讓娟兒幫忙把筆墨拿走,重新擺上琴,思索片刻后,琴弦在指尖顫動開來,悅耳的音符在院落中流淌,她對戰爭體驗不多,所以那一篇論戰花費了許久方能弄懂陳默想要表達的真意,但這篇情苦卻是多多少少都有些共鳴的,將之譜成曲目卻是反而容易。
陳默將娟兒抱在懷中,靜靜地聽著那悅耳的音符漸漸匯聚成一段悅耳的音律,自家夫人在音律這一塊,從未讓人失望過。
時間就如這指尖音符一般,悄然流逝。
自陳默從云中歸來之后,日子開始變得清閑起來,黑山軍派于毒前來與陳默商談合作之事,雙方互通有無,同時黑山軍也給陳默一些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