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不忙,但在下不得不提醒將軍,若再遲疑下去,待李傕來此,將軍就算決定投誠,恐怕也要與李傕兄弟相殘了。”李儒不慌不忙的站起身來,看著李應道:“將軍,我主不愿看將軍與兄弟相殘,李傕敗局已定,但不該敗在將軍之手!”
兄弟相殘?李應想到要跟李傕對戰沙場,心中更是痛苦:“此絕非我所愿也!”
“所以,將軍還請早做決斷,一旦李傕至此,將軍便只有陪李傕一路走到滅族,或是與之沙場決戰兩條路可選,無論哪一條,都絕非儒之愿也!望將軍三思!”李儒沉聲道:“在下告辭。”
“先生且慢。”李應叫住李儒,猶豫片刻后道:“若在下愿降,不知陳默會如何待我?”
“李暹與李利兄弟相殘,長安破城之時,李進戰死沙場,李暹也被皇甫嵩帶人射殺,我主可保證,除李傕之外,盡可能保得李家族人不被滅族,將軍回長安之后,再去司空府邸向司空求情,當可逃過一劫。”李儒將長安城的情況說了一遍,李家三代算是絕了,不過李應之子不再長安,倒是免過一劫,這也是李儒先來找李應的原因,李傕三人,是李桓和李維之子,很難勸服鄠縣。
“唉~”李應沉默半晌之后,點頭道:“末將愿意歸降長陵侯,卻不知該如何做?”
“將軍只需帶城中兵馬出城,將槐里交給太史慈將軍駐守,將軍率軍隨我回長安便可,至于其他的事情,將軍不必擔心,主公自有安排。”李儒微笑道。
長安一丟,李傕大勢已去,如今李應歸降,接下來李傕就算逃到郭汜那里,也再難有回天之力。
“末將,聽憑安排!”李應長嘆一聲,對著李儒躬身道。
“這便調兵出城吧,留下一些兵馬,太史將軍手中兵馬恐怕不足以抵擋郭汜。”李儒點頭笑道。
“喏!”李應點頭答應,隨即給太史慈留了兩千人馬協助守城,自帶兵馬五千,跟隨李儒入長安去見陳默。
次日一早,李儒便帶著李應回了長安,來見陳默。
對于李應,陳默自然是一陣安撫,又封李應為蕩寇校尉,將其麾下五千兵馬拆成三營,李應領一營,其余兩營暫交白驃和鮑庚來領。
至此,陳默在長安軍權更加鞏固,同時李儒也帶著典韋去了一趟鄠縣,相比于李應而言,鄠縣反而簡單了許多,李桓、李維與陳默這邊有殺子之仇,是不可能真心投降的。
“兩位將軍稍安勿躁!”李儒這一次可不是打著陳默的旗號,而是以故友的身份前來。
“我二人子嗣已絕,如何冷靜?”李桓怒道:“當盡起兵馬與兄長匯合,共討陳賊!”
“確實!”李儒點點頭道:“殺子之仇,不共戴天,兩位將軍心意,儒也能理解,不過儒此次來,也是為此事而來,我已聽說李傕率部繞開長安,投往槐里,但以李將軍如今之兵力,想要攻克長安恐怕不易,在下倒是有一計,兩位將軍不妨聽之?”
“哦?”李維目光一亮,看向李儒道:“先生有何計策可教我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