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袁紹的傲氣,請趙云這種門第的,大多是愛來不來的態度,趙云拒絕,袁紹根本不可能再請一次。
陳默點點頭,心中大概有了個趙云的形象,當下不再管此事,只等太史慈回來,自己再親自去見見。
當下與眾人商議了一番冀州治理之策,這冀州對陳默來說很重要,但治理卻不容易,這次陳默在鄴城殺了不少世家,這世家豪族之間,相互之間都有姻親之好,多數都是沾親帶故的,除了最早因為甄宓關系帶頭倒向陳默的甄家之外,余者對陳默多有排斥。
陳默也不急,他短時間內不會離開,這次來冀州不止是要占地方,還要讓冀州能徹底為自己所用,天網的人已經開始暗中查詢各級官員資料、根底,同時陳默將禰衡調來,準備在這邊開設書院,三學之事隨著冀州之戰落幕,也要提上日程。
除此之外,冀州刺史由何人來執掌,也需要考慮,就如同當初的關中一般,冀州刺史也很重要,這里不但是陳默未來的糧倉,還是與曹操接壤的主要區域,下次與曹操大戰,不出意外的話,會從冀州開始。
三日后,太史慈帶著牽召和趙云抵達鄴城,前來拜見陳默。
“子義,數年未見,滄桑了許多。”陳默看著太史慈,給了他一拳,笑道:“這次回來順便回洛陽,看看元復,這北地苦寒,吃了不少苦吧。”
“北地雖苦,但卻是我大漢門戶,主公說的不錯,胡人這些年確實在不斷壯大,慈愿為主公守住國門。”太史慈拱手一禮道,再次見到陳默,顯然也很開心。
“主公,這位便是牽召,可是讓末將吃了不少苦頭。”兩人敘舊幾句之后,太史慈將身后兩人介紹給陳默:“這位是趙云,末將在真定所遇,頗有勇武。”
牽召年過四十,是個中年漢子,樣貌不是很出眾,卻給人一種沉穩狠厲之感,陳默點點頭,目光看向牽召。
“牽召參見主公。”牽召躬身行禮。
“將軍莫要多禮。”陳默受了對方一禮之后,伸手扶起,笑道:“將軍北驅烏桓,東拒公孫氏,若非此前立場不同,吾早有結交之意,今日能見將軍,頗為欣慰,將軍也無需拘束。”
牽召是一員良將,以陳默看來,論本事,牽召當不在那四庭柱之下。
“主公言重,召一介降將,當不得主公錯愛。”牽召躬身道。
“降將?”陳默搖了搖頭:“將軍此言差矣,這人生于世,便如那不系之舟,浮浮沉沉,很多時候都是身不由己,將軍愿留有用之身,為天下,為這黎民百姓做事,在我看來,比很多愚忠之輩更強,況且袁尚之敗,并非因將軍,將軍為保袁氏,力戰子義,已為袁氏盡忠,并不虧欠袁氏,莫非就非要戰死才能一表忠心?”
這話,算是為很多冀州降將開脫,自然也讓牽召聽得舒服,當下便讓牽召生出一股知己之感,差點納頭再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