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州之事不絕,難以入眠啊。”陳默搖頭嘆道。
“又發生了何事?那些人這個時候還敢作亂?”王彪皺眉道。
那些人,自然指的是冀州世家。
“不至于。”陳默搖了搖頭,雖然理念不同,但大家出手都有分寸,既然這局是陳默贏了,而且如今陳默氣勢正隆,他們不會繼續給陳默鏟除他們的機會,他們會蟄伏下來,等待下一次交手,這才是世家交手的方式,一時成敗不足以論英雄,他們交手,是這一輩子乃至以后三代、五代乃至十代的事情。
當然,有人跳出來跟陳默做對的話,他們是很樂見其成的,不會在這個時候對陳默落井下石,因為陳默還沒到落魄的時候,但絕對不會好心幫忙,更多是在看戲。
“那是……”王彪有些不解,世家豪族都不敢動了,這個時候誰會跳出來跟陳默作對。
“不算對手,但就如跗骨之蛆,難以根除。”陳默搖了搖頭道。
“究竟發生了何事?”王彪更不解了。
“這是今年的稅簿,朝廷定下的是三稅一,交上來的并沒有問題,但根據我派往民間的細作暗訪,百姓真正拿到手中的,也只有三成,比以前多,但并不如預期。”陳默將自己這幾天整理出來的稅賦放到桌案上,皺眉道。
王彪和鄭屠突然明白了,盤剝百姓這種事情,拋開官員、士紳之外,還有另外一個群體——吏。
什么叫吏?以縣來說,縣令要處理縣務,不可能事事親為,他手下有主簿、縣丞、典吏、教諭、巡檢、驛丞、士曹、法曹、稅曹、刑曹,再往下到鄉里之間,還有三老、里正、亭長,而這些人手下,還有許多做事的人,這些都叫做吏。
吏的說法并不早,在先秦時期,官吏是沒有明確劃分的,《左傳》中有說過,王使委于三吏。
這里的三吏就是三公,在始皇一統天下之后,官和吏逐漸有了區分,縣令(長)為一縣之長,其下縣尉、縣丞屬于佐官,也就是吏,沒有品級,只有俸祿,官和吏也就漸漸開始有了區分,極致如今。
看上去,官比吏大,但事實上,很多時候不能這么算。
因為縣令、縣長一般都是在任幾年,做出政績之后就會調走,或是去更富庶的縣城做縣令,或直接升遷到郡府之類的地方高升,就比如自家老師,若非當年心灰意懶,在當利令做完之后,是有資格被提拔為太守的,只是自家老師當年不愿意,送走陳默之后,就選擇了回鄉歸隱,后來被張超請出來做事。
而吏的選拔雖然有著明文規定,即通法入吏,也就是說能夠通熟《漢律》者可為吏,這是漢初時期定下的章程,后來也沒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