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時候,工匠已經開始被人尊重。
開元一百二十七年,隨著一條條鐵路建成,大明開始真正進入蒸汽時代,同時大明的船只也開始探索新的海域。
開元一百三十六年,大明開拓出來的海路漸漸遍布世界,并與西方的大秦、大夏等地相繼建立了貿易,大量中土沒有的物資被引進大明,并且電的運用被逐漸掌握。
開元一百九十七年,隨著第一臺發電機的誕生,大明的發展速度開始加快,但與此同時,人們開始對這種封建集權制產生不滿,尤其是資源的分配上,明明工匠才是推動時代發展的重要原因,但社會地位哪怕經過這么多年,依舊是五部之中最弱的一個,連禮部都凌駕在工部之上。
而且隨著人口越來越多,新的城市不斷建設,舊有的郡縣制已經開始跟不上時代。
而六代之后,大明天子早已不再遵循陳默當時的傳承方式,畢竟陳默也沒立下這個規矩,后來幾代之所以遵循,也是認可這種方式,但人性總是自私的,尤其是第八代,父親傳位之后被兒子苛待而死,也使得這種傳承方式徹底斷絕,結果就是天子開始一代不如一代。
社會矛盾開始嚴重,資源分配的不均和人心的不滿在不斷積聚,而天子的能力卻遠不如初代君王,甚至北邙山書院都荒廢了。
這般又過了近百年,到了開元二百八十六年,皇室逐漸失去對各地的掌控,開元三零七年,軍閥割據之勢已成,大明天下當時已經有了近六億人口,戰爭也終于爆發了,這場戰爭,一直持續了近五十年,到了開元三四七年,戰爭漸漸終止,新的政體形成,明朝名存實亡,但因為陳默當初留下祖訓,天機錄被傳遍天下,重新一統的統治者感念于當初陳默留下來的種子,于天下有大功,并未除掉皇室,而是以一種新的政體,保留皇室名譽,但皇室不參與治國,保留開元歷紀年法,天下進入一種新的時代,有別于陳默上次看到的任何一種形勢,既包容了資本主義,同時又限制了資本的野蠻生長。
還是儒家的那一套,但又有了新的變化,工的地位也在這一次變革中得到了最大的認可。
大明經此一役,重煥發生機,實際得國三百四十七年,對于陳默來說,這已經不錯了。
而經歷過變革的大明,開始進入一種思想井噴的時代,飛機、電話、電視在之后百年的時間里逐漸出現并不斷推陳出新。
開元四百三十八年的大明,跟陳默之前推演世界時的發達文明已經不差什么了,比上一次推演時,西方工業文明的出現早了近千年。
“能在西方還是封建制度都未完善的情況下提前進入工業革命,不得不說,大明第一任天子功不可沒!”開元四百七十七年,陳默的意識出現在洛陽一處訪談綜藝,正好在說明史,讓他有些好奇的停留下來看看怎么說。
“明太祖陳默,建立大明這點大家都不陌生,但若只是如此,也不過是如同漢朝一樣,結束了亂世而已,于世界而言,算不上大功,真正的功績,是天機錄!”
“真的難以想象,當時的明太祖在整個社會意識形態還講究士農工商的時候,便已經預見到科學的力量,并集結天下巧匠,耗時三十余年,造出了第一臺蒸汽機,并留下了天機錄,這天機錄很多人可能沒看過,這是一本幾乎全是干貨的書,幾乎預言了未來五百年的科技發展方向,甚至預言了電的運用,我們能有今日強盛的華夏,明太祖功不可沒,明朝得以至今仍舊享有特權,也正是因此,太祖為全人類都指明了方向。”
“老師,最近有西方歷史學者認為,明太祖只能算個發明家,但他卻能一統全國,以此來論證我們當時的軍事水平不足,若是當時有西方的軍隊出現在大明,可能引領世界的就不是東方而是西方了,對此您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