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一頓,老鄉又說:“鄉里的技術員還說哩,礫石會什么慢慢風化哩,變成豐富的那個什么微量元素滲進土壤里,也能讓西瓜種出來更有營養。”
聽見這老鄉這么一說,陳牧倒是有點聽明白了。
他之前也聽維族姑娘說過,地底下,礫石層是最重要的儲水層,把這些礫石鋪在地面上,大概有保水的作用,能減緩土地水分的蒸發。
那老鄉又說:“可惜這地了啊,種西瓜種久了地里就有了病菌,廢了,西瓜是種不成了。
再加上這些礫石鋪在上面,又很難清理,其他東西全都種不了哩。
幸好有這些鈣果,種下去收成還算不錯,雖然比不過種西瓜,可到底也是一筆收入。”
陳牧想了想,又笑著問:“大叔,這鈣果收成以后,會有人收嗎?”
老鄉說道:“前兩年種下去的時候,沒人收哩。
鄉里本來說讓我們種,他們會和那些收果子的商人聯系,來我們這里收果子,可是連續兩年都沒人來收哩,好多家都種不下去,停下哩。
我們幾家咬緊牙關頂住了,收成也多了起來,第三年鄉里才總算聯絡到人來收,可是價錢不高,勉強夠回本的”
陳牧又問:“是哪里來的收果子的商人?他們給了什么價,真的是每公斤4塊錢嗎?”
有些情況是從那些官員的嘴里問不出來的,只有種地的人才知道其中的冷暖,陳牧就想打聽這些第一手信息。
老鄉有點猶豫的看了陳牧一眼,說道:“領導,這話可不好說哩。”
有時候問了鼓勵農戶種植,必須畫餅,等區域種植面積和規模大起來后,才能產生更大的效益,農民的收入也能隨之增長。
所以,一開始的時候,事情做起來肯定非常艱難,得到的結果往往和初期描述的前景有很大出入,水分很大。
可是農民們卻往往不能說什么,畢竟要口徑統一,讓事情盡快做起來,將來的收益才有可能提高。
陳牧這一年整天和農民們打交道,對這些事情心知肚明,誠懇的老鄉們說:“大叔,我可不是什么領導,其實是一個林業公司的人,這次是陪領導們出來的……嗯,你看,這是我的名片,我是牧雅林業公司的人。”
“牧雅林業?”
另一邊,一個農民大哥的目光一亮,插嘴問道:“你是牧雅林業的人?我看看……呀,真是……還是總經理啊?”
另一個農民大叔也問:“就是那個賣樹苗的牧雅林業?”
一下子,所有農民都湊過來看名片了:“喲,還真是……總經理。”
陳牧本來拿名片出來,只是為了想向老鄉證明自己不是領導,沒想到他們居然都知道牧雅林業,這完全是他意想不到的。
隨之而來的——
他心里突然有點感動和驕傲起來。
自己做起來的公司,能讓那么多人知道,真的很優秀呢。
而且,眼前這些農民聽到牧雅的名字后,還是這樣的表現……
這簡直比世界上最好的贊美還要讓人滿足。
陳牧突然對牧雅林業的這塊招牌有了一點新的認知。
這塊招牌對農民來說,代表著樹苗的質量,代表著穩定的收益,代表著可期待的未來。
也正因為,農民們才會對這塊招牌這么有認同感。
農民們把陳牧的名片看完,又遞還給陳牧。
這一下,他們看向陳牧的眼光已經完全不同了,之前和陳牧說話的那個老鄉說道:“小伙子,好樣的哩,育出這么好的樹苗,不簡單。”
陳牧把自己的名片塞到那老鄉的手里:“大叔,下次來我們牧雅訂樹苗,找我,我請你喝茶。”
他不會在樹苗的價格方面給任何人打折扣,這個頭一開就不好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