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
女主持人好奇了:“是什么東西?”
劉萬鈞也不回答,直接給導演打了個眼色,然后房間里地位最低的導演都屁顛屁顛的過去,播放之前無意中發現的那一段音頻。
……
過了一會兒,音頻播放完畢。
事情已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女主持人消化了一會兒后,既有些好笑,又有些釋疑的說道:“想不到這個陳牧年紀輕輕的,就在這里有那么高的人氣,真是……真是讓人想不到。”
除了想不到,還是想不到,女主持人有點詞窮了。
她訪問過很多人,聽過、見過很多的事。
她知道西北這邊民情復雜,想要獲得這些常年在荒漠上生活的老百姓的支持,有多么的困難。
要知道半隔絕的地理環境,導致他們有著半封閉的生活方式,他們的許多思維是最難扭轉,別說得到他們的支持了,就算想走近他們,都是很難得。
可是陳牧短短幾年間,就能做到這個地步,只看賈馬勒老人在音頻里說話的狀態,就知道巴扎村的人是真的把陳牧當成了自己人,這如果細想起來,簡直有點不得了,真的會令人驚嘆。
柳曼青沒說話,性情清冷的她在很多時候都是一個聆聽者。
只有在鏡頭前面,她才會變得不一樣,演繹出不同的角色,這和她喜歡聆聽的習慣分不開。
她雖然不動聲色,可是心底同樣感到驚訝。
她這兩年一直在大西北做支教的工作,接觸到很多大西北的人和事,要了解到很多的民情。
因為她投入的是公益慈善的事業,所以平時在當地,收獲到了很多尊重和友善。
可即使是這樣,她也從沒覺得當地的人會把她當做自家人,那種人與人之間的隔閡還是在的,并不是因為她的性子清冷,也不是因為當地人的排斥,而是他們彼此原本就分屬于兩個世界,仿佛永遠不可能融合。
也正因為這樣,她之前才會對村民們的講話存疑,不能相信。
可是現在,她看到了不一樣的東西。
陳牧已經完全融入這里了,他仿佛就屬于這里,和當地的人一點隔閡都沒有。
柳曼青正想著的時候,女主持人又開口了:“這倒是個挺有意思的點,我覺得我們接下來可以多做文章。”
畢竟是有著多年做節目的經驗,女主持人一下子就發現了這段音頻的價值。
劉萬鈞點頭:“我們也正商量這事兒呢,雖然還沒有想好要怎么做,不過我們的想法是完全一致的。”
女主持人問道:“只有音頻,沒拍到影像嗎?”
“沒有!”
劉萬鈞有點遺憾,不過隨即他又說:“不過這事兒很容易解決,我們明天拍攝的時候,留意一下陳牧會不會和賈馬勒老人走在一起,偷拍幾個鏡頭補回來就行了……嗯,不然直接讓他們站在一起,讓我拍幾個鏡頭也行,反正后期剪輯把音頻配上去就行了,這簡單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