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了水井枯竭,否則他們就不會別遷他處,這就是荒漠上的風俗。
畢竟在古時候,只要一遷徙,就不知道會發生什么事兒。
可能找不到水源,也可能遇到兵賊,最后的下場很有可能是家破人亡,族人離散。
所以,難舍故土,對荒漠的人來說是不論多少年都難以更改的本性,他們有自己的信仰,一切必須遵照這一份信仰行事。
陳牧思索了一會兒后,問道:“薩迪克大叔,那你覺得這事兒該怎么辦?給我點意見。”
薩迪克似乎肚子里已經早有鬼主意了,陳牧一問,他很快就回答:“其實說容易不容易,說難也不難,你去找阿里木大毛拉,他如果愿意為你說話,那可比我們鎮上發通知都要好使哩。”
原來如此……
陳牧明白了,看來這事兒如果想解決,真的就得求爺爺告奶奶去。
他和維族姑娘確定關系以后,阿里木大毛拉就算是他自家人了。
平時遇到重要的節日慶典,他都會和維族姑娘一起去參加,自然也能見到阿里木大毛拉。
相比起帕孜勒這個丈人,仍在糾結于陳牧和陳曦文的事情,阿里木大毛拉顯然更加看得開,似乎一點也不介意。
阿里木大毛拉對他的態度一直是很好的,目光里總帶著欣賞,這一點陳牧自己能感受得出來。
維族姑娘曾悄悄對他說,阿里木大毛拉私底下對孫女說過,要好好輔佐她的丈夫,因為她的丈夫將會是讓這片荒漠重新恢復勃勃生機的人,那是胡大的執意。
反正,老頭子一輩子從事宗*教工作,整個思想和身心都已經全繞著這事兒轉,有這樣的想法也很容易理解。
關鍵是大毛拉的態度對陳牧有好處,陳牧當然就欣然接受了。
既然招人的事情得著落在阿里木大毛拉的身上,那陳牧就必須去大毛拉所在的地方走一趟了。
雖然又得在路上折騰幾小時,不過能找到解決方案,事情就成功了一半,陳牧還是高興的。
離開巴河鎮,陳牧在晚上九點多的時候,終于來到了阿里木大毛拉所在的那個地方(不方便說,大家明白就行)。
聽完陳牧的講述,阿里木大毛拉想了想,說道:“我當然可以幫你這個忙,不過如果你想把人留下來,你還得另外想辦法。”
“什么辦法?”
陳牧虛心請教。
“什么辦法你自己想。”
阿里木大毛拉笑著說:“例如你可以為他們建新村子,這也是可以的。”
建新村子?
陳牧錯愕,他從來沒想到這一茬兒。
阿里木大毛拉說:“我去看過雅喀什村,那個太漂亮了,不需要的,只要普通的房子就可以了。”
微微一頓,他又說:“甚至你都可以不用為他們建房子,你給一部分錢補助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