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列,拱手,楊浪正色道:“臣以為,修馳道也并非不可,只是需要靈活一些…
阿房宮與驪山,有百萬勞力,倘若陛下能抽調出一半去修馳道,加上北方三十萬軍,南方四十萬軍一同協作,馳道之事,便不成問題了…
如此,便不用再從民間抽調手,只是阿房宮與驪山的進度要減慢些…
而且,馳道一通,到時候帶動的絕不止軍事上的便利,商業,民間,都會被帶動起來。”
嬴政沉吟,“阿房宮乃為顯我大秦之宏偉,驪山墓是為朕百年之后……
驪山不能停!從阿房宮抽出三分之二的勞力去修馳道!”
始皇帝斬釘截鐵的說,阿房宮實在太大了,能否在自己有生之年修建完畢,始皇帝都沒有信心。
“陛下圣明!”楊浪帶頭高呼,群臣效仿。
修阿房宮與修長城的組成還大不相同,修長城處在險惡之地,修長城死的人很多,皆是從各地征召過來的民夫。
而修阿房宮與驪山處在皆是在關中,由犯人,奴隸,組成的百萬勞力,死的卻很少…他們同歸內庫。
也就是說,修長城的是百姓,修完了還能回家。嬴政只是他們的陛下。
而修阿房宮的,卻都是隸屬內庫,始皇帝一人之勞力!嬴政不僅是他們的陛下,更是他們的主人。
由此,也可看出嬴政的心思。
以關中老秦人充軍,為兵。
以六國遺民填充四方,讓他們去修長城,修靈渠,遺民嶺南,海東,河套,讓他們不斷消亡。
最后是用那些犯人,變成自己的百萬奴隸,給自己修阿房宮,修驪山墓……
如此清晰明了,公是公,私是私,這哪里是什么暴君?!!
楊浪頭一次發現,嬴政是如此的聰慧與圣明,當前的情況下,實在是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一個如同火藥桶的帝國,內力矛盾重重,嬴政卻利用這些矛盾,向南,向北擴張,修長城,修馳道……
從而,使得華夏利益最大化!
“祖龍不死,恐怕就沒有漢族,而僅有秦族了…”楊浪心道。
馳道的事定下來了,接下來提上議程的就是北方對胡方略。
“以蒙恬統領三十萬大軍,戍守長城,提防胡人南下,可報華夏無憂,是為遮天大盾。
以楊浪主理燕地兩郡,統領萬余鐵騎,越過長城,打入胡人深入,為大秦之鋒銳……
說說吧…”
嬴政說罷,目光掃視眾人。
此事乃是楊浪的提議,蒙恬自然第一個力挺!
“北方有長城在,有臣與三十萬軍團在,大局穩定!
如今胡人已不敢南下牧馬,還請陛下心安。
可一味地防御,只會隨著時間推移,從主動化為被動,我們的眼光應當放的更長遠些。
楊都尉與胡人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而僅統兵萬余,代價輕微,陛下應當一試!”
當即引發反對,
“臣不敢茍同!
長城以北,蠻荒之地!五谷不生,僅有雜草,據之何用?!
而且,據我所知,蕩胡都尉先前已經越過長城,占領了胡人許多地盤,已經比鄰大漠了…
大漠啊,綿延千里,楊都尉你還要如何深入胡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