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深林當中的礦山,軍工廠……
現在落在自己手里的是漁陽郡,漁陽郡治所漁縣,下面還有涿縣,易縣兩個小城。
終于,給人一種地級市的感覺了!
然而現在兩個郡的人口加起來也不過區區數十萬,要知道在后世,隨便一個小縣城人口也是要逾百萬的程度。
大秦,還是人少地稀啊。
黃河沿岸盡是郁郁蔥蔥森林,還有草原,當然也有耕地。
游牧,漁獵,農耕,三類民族在黃河流域展開了數千年的拉鋸戰。
森林屬于漁獵民族,如林胡,也包括后世的女真。
草原屬于游牧民族,如匈奴,突厥,蒙古。
耕地屬于農耕民族,顯然,作為農耕民族的華夏族,文明程度要遠超其余二者。
原本是沒有農耕民族的,華夏族作為莽荒時代的好戰者,征戰四方,打下了一個個大大疆域,而后開始了農耕時代……
從歷史上的發展趨勢便能看出,黃河上下,森林在越來越少,農耕民族的文明,也越來越強大……
也正因如此,才有了漢本位這個概念。
也正因如此,若干年之后,才不得不退耕還林。
……………
……………
漁陽郡的發展潛力遠比上谷大,最南方靠近渤海,為民生,可以發展漁業。為軍事,可以發展戰船…
中間是一大片的耕地,楊浪不會去動,但北邊那些荒地,還是可以開發出來種植抗寒小麥的。
同樣的,漁陽郡也有長城,和上谷的是一條,都是同一時期燕國修建造的,但現在他同趙長城連在了一起…
萬里長城!
楊浪占領的五百里草原,是相當大的一片區域,這一大片草原懸在上谷與漁陽之上。
兩郡面積加起來才差不多與這片草原一般大。
一戶五口人,養五十多頭牲口。這片草原,至少可以養百萬牛羊。
也就是說,兩萬戶牧民,十萬人剛好合適。
但現在即便加上軍人的牧業,也不足十分之一。
“遷漁陽牧民五千戶,盡出長城,于燕北牧場放牧,多有補貼。”
那五百里豐美牧場,楊浪起名為燕北,燕地以北。
這是楊浪下達的第一則令,牧民們沒有什么反對情緒,牧民本就是游牧的,在長城以內是因為城外有胡人,如今胡人有了,自然愿意出去放牧,而且有許多補貼。
哪怕胡人殺回來了,就回到長城以南就是,城南又不是沒有牧場。
而且,近些年來大秦軍威鼎盛,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族不敢彎弓而抱怨,那絕對不是說說而已。
“我們現在有多少馬匹?”楊浪問。
“之前對匈奴與胡人作戰,擄掠萬余匹,可用作戰的有六千,加上之前的一千匹,再有漁陽郡中收購所得。
可用戰馬,已經萬余…”
“很好,給牧民頒令,每年免去所有賦稅,每戶,每年必須上繳一批合格戰馬。”楊浪道。
牧民,家里都有馬匹。
楊浪一下子免去所有賦稅,只要馬匹,秦稅重,對他們而言很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