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浪閉上了眼睛,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
無非就是兩種可能……
第一種,因為軍隊受損,牧民遷入長城以內規避風險,偌大的燕北牧場再次空了下來。
一些匈奴就近的部落試圖重新入主這片區域,就像當年的右賢王一樣。
但這可能嗎?
燕北草原上的胡人被楊浪反復清洗了多少次?殺的血流成河……
胡人不怕?
他們敢來?
就算敢來,也得等上一段時日,何以牧民們剛入長城以南不到一個月的時間,他們急不可耐的過來了?
這種可能微乎其微……
第二種可能,是楊浪最不想看到的,卻很可能已經發生了。
冒頓,這只草原上的雄鷹,與六國遺民勾結,提前得知了嬴政要北上的消息……
他不顧一切,要放手一搏,連半大的孩子都沒有放過,能騎馬的男人全都上,他窮盡匈奴所有,再一次拉起了一支龐大的騎兵隊伍,穿過大漠,來到了燕北草原…
楊浪甚至都能猜的出,那些六國遺民,是如何對他承諾的…
“此為千載難逢之機遇,就如當年的周幽王烽火戲諸侯!始皇帝殞命草原,六國遺民必奮起,各復其國,大秦四分五裂,華夏戰亂不休!
彼時,蒙恬軍團必然南下救火,單于可盡雪前恥,奪回河南地,燕北草原,傾吐東胡殘部…
再南下中原掠奪人口,物資,建立起一個東起鮮卑山,西并大月氏,北擴北海,南兼燕趙部分舊地的龐大帝國…
這個帝國,比秦帝國還要大…”
冒頓一定把持不住,任誰也無法把持的住,面對秦軍的步步緊逼,帝國日落西山般的衰弱……
這地確是個機會。
此事不成,必然馬上迎來秦軍瘋狂打擊,甚至,秦人會越過大漠。
但無所謂,冒頓知道秦人早晚都會越過大漠的…,做與不做,只是早死晚死的事情而已。
可一旦成功了,那些六國遺民給他畫的那張餅,就會成真!
…………
…………
“四千騎隨我往西北走上一趟,剩下的一千騎沿著既定路線前行,仍為大軍先鋒。
此事不可聲張,中軍不能知曉!”
楊浪發令。
好在此次行軍總指揮的權利在自己這里,而不是在趙高手上,否則,恐怕就是一場提前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土木堡之變。
僅有的五千燕北騎軍,四千被楊浪帶走,僅留一千拉著虎皮唱大戲。
嬴政雖然是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皇帝,但他畢竟不是馬上出身的劉季,也不是后來那個精通兵法的劉徹,更不是能一戰滅兩國的李世民。
嬴政就是皇帝,他做皇帝,便是最強的帝王。但如若讓他做將軍,干擾戰事,很有可能會造成致命的后果。
四千騎兵,在楊浪的帶領下不斷北上,去趕赴大漠邊緣…
那支千余人的隊伍,應該只是前軍,楊浪準備用人頭壘上一座京觀,給冒頓一個下馬威,血一樣的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