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默不作聲,坐在一旁只是觀看。
“我掌五千燕北鐵騎,東遼西遼各有三千輕騎,蒙毅將軍掌管著一萬雁門車師。
兩位親軍校尉,負責統御兩萬步卒與五千陛下親衛騎軍。
這就是我們目前所有能動用的力量,敵人,是匈奴的十萬騎!
但諸位不用那么大的壓力,匈奴十萬騎超過一半都是女人合孩子,戰力不可同日而語。
我們只需以逸待勞,再次給他迎頭一擊,而后繼續北上…”楊浪說道。
“請楊候部署!”兩名校尉道。
“步卒擺下緊密方陣,你們要做的只有堅守,把陛下守在中央,五千親衛騎軍布置在步卒方陣內游曳,以備不時之需,應付突發事件。
兩位校尉,這就是你們的任務,堅守在陛下身邊,保持陣行的不亂,吾等才能以你們為倚靠不斷發揮。
本侯五千燕北鐵騎為鋒,遼東遼西兩部六千輕騎為翼,我們要做一把鋒銳的神劍,不斷斬向匈奴人探向中軍的觸手。
至于蒙毅將軍,還請你帶著一萬雁門車師屯兵中軍之后,驚天一擊,還是要靠雁門車師強大的沖擊力的。”
………………
………………
冒頓仰天長嘯,大風凌冽,他一騎居高處,俯瞰前方,大秦的陣行已經結成,就等著他來沖陣了。
“草原,是誰的天下?!”他大呼之,肩頭的蒼鷹展翅翱翔,驚戾長鳴!
好似喚醒了他們的心扉,尋到了曾經的榮耀。
“蒼鷹!!~”
男女老幼,齊聲呼應,草原,原本是他們游牧人的天下……
未幾,前方平原傳出洶涌的戰歌,在天地中激昂,那是對他們的呼應。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
“當年,我還是左賢王,蒙恬帶著的秦兵,就是唱著這首戰歌,推平了我的王庭,屠盡了我的部落!!”冒頓青筋暴起,牙齒崩爛。
“今夕何夕?再聞無衣…”
冒頓身邊走過來一老叟,雖身著胡服,但那股長年浸在詩書里的儒雅,是如何都改變不了的。
他與匈奴人長的不一樣,他是楚人,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他就是楚之三戶屈景昭其一,屈原,乃其族叔。
滅國場景歷歷在目,昔年王翦與項燕會戰于蘄南,屈家男兒高唱《國殤》,以迎大秦《無衣》!
他吟唱起來,“操吳戈兮被犀甲,車錯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
唱著唱著,跳躍起來,楚地荊民,山鬼之舞,這《國殤》本就是祭祀戰魂之音。
“凌余陣兮躐余行,左驂殪兮右刃傷。
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
天時懟兮威靈怒,嚴殺盡兮棄原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