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苦寒,但卻是放牧養馬的好地方……”
“嶺南潮濕炎熱,開發難度較大…”
“臣以為,燕趙故地還是有很大開發潛力的…”
“吳越故地,玉米之鄉,大有可為,糧產或可與關中比肩…”
“人口不足,地域太廣,陛下當頒布發令,強制生產,或給予減免稅收…”
群臣侃侃而談,直至傍晚。
也就是他們在長江邊上談天說地的這會兒,北方的戰爭已經進入到了收尾階段。
蒙武領五千燕北鐵騎,另有遼東遼西兩部各遣五千騎兵相隨,一萬五千騎趁著盛夏北方不冷,深入東胡腹地。
兩個月來,襲破東胡三十多個大小部落,俘虜四萬口,斬首兩萬余。
東胡說實話已經沒什么戰斗力了,斬首的都是活不了多久的老人以及沒有自理能力的嬰孩。
根本沒有遇到任何有能力的抵抗。
當然,也有跑的快的,有四五個部落萬余人,在得知消息后,逃入了鮮卑山深處,要與野人為伍了。
蒙武這便得來全不費工夫,李信那邊,可就沒這么順利。
蒙恬能深入漠北,那是因為楊浪把攢了多少年的家底都掏給了他,衣物,補給全都不缺。
現在讓蒙恬給李信提供補給,不僅李信南,蒙恬更難。
橫跨大漠運送物資,實在是太過艱難了。
李信帶著一個騎兵,蒙恬就要征調五個士卒,三匹馬來長途供應。
消耗巨大,好在嬴政給了新撥了一批糧食,但也僅僅是糧食而已。
三個月后,李信帶兵無精打采的歸來了。
一萬騎兵減員近半……
具體發生了什么,李信噤口不言。
“匈奴右部已蕩平,還有萬余向西北逃遁,吾追擊兩千里,共計斬首四萬余…”
面對蒙恬,李信沒有半點恭敬,反倒是有些趾高氣揚。蒙恬反倒很平常,畢竟以前李信就是他的頂頭上司。
李信攻楚失敗后,他才開始冒頭。
“何以至此,竟會折損將近四千多騎?”蒙恬問道。
“補給困難,也掉隊了一些。”李信默然道。
他采取的打法,與后世霍去病極為相似,狂飆猛進。
但霍去病打匈奴時,草原上還遍是匈奴部落。李信面前的,出了光禿禿的大漠,就是綠油油的草原。
一路狂飆過去,就掉隊了五六百,襲擊左部之后,再追擊潰逃的匈奴人,連追兩千里……
補給根本無法補充。
累死的,渴死的,掉隊找不到的,回到補給點時清點,人數居然去了一小半。
李信會不知道這個后果?
他當然知道,但他顧不上了。這是個機會,他要死死抓住,蕩平匈奴右部,逐敵兩千里,自此漠南漠北再無匈奴!
足夠的亮眼,足矣滿足嬴政的虛榮心,至于戰損?
在戰績面前,根本不值一提!
……………
……………
盛夏轉涼之際,嬴政渡過了長江,這是他此生第一次渡過長江。
在以往的印象里,除卻中原皆是蠻荒,甚至山東也是東夷蠻荒之地,更不用說荊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