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周圍高出半指的橢圓形舞臺正中央,樹立著一扇3米多高,作用類似于屏風的湛藍色實心拱門。
拱門表面鑲嵌著無數硬幣大小的繽紛彩燈,組成一張大笑著露出八顆牙齒的模糊人臉,
笑臉正下方,是一張棕色的寬背辦公椅,前面擺著張辦公桌。
辦公桌左右兩邊,對稱的擺放著三張舒適米色單人沙發,和同色的多人面包沙發。
沙發正前方三五米外,六七組專業攝像機形成扇面,將舞臺半包圍著。
‘包圍圈’外是階梯似的現場觀眾席,足可以容納上百名的抽獎幸運兒,觀看現場直播的全過程。
這里就是‘天天秀’攝影棚,場面很大,規格很高,只是場景布置已經稍顯中古。
作為這間攝影棚的絕對‘王者’,李天站在攝影機群正中間的1號機位前,望著自己的‘領地’,臉上滿是陰郁。
這位拿過3次‘海京金話筒’獎的娛樂主播,年紀剛過40,身材矮小,五官平凡,卻天生有一種難以描述的氣場。
笑起來很有感染力,板著臉時,這種感染力卻會變成沉重的壓迫感。
而現在站在李天身邊的‘天天秀’導演劉波,就在親身體會著這種壓迫。
一旁的攝影師、劇務、工勤人員明顯感覺到,恐怖的低氣壓正在形成,不約而同的悄然撤遠了幾步。
劉波卻沒有這么好的命,只能憑著和李天合作10幾年前練就的‘免疫力’,硬著頭皮道:“天哥,雖然后勤部把重裝攝影棚的意見給否了。
但趙部長說,只要上面的預算放寬一點點,就優先考慮…”
“老劉,你都多大了,還那么幼稚。”李天冷著臉打斷了劉波的話,“春節前剛剛編的預算,現在不給咱們重裝攝影棚,等到猴年馬月啊。
他這就是推詞,騙鬼而已。
說的比唱的還好聽,其實不就是覺得咱們節目收視率下降,可能要被砍了,怕被高層罵,不敢加大投入了嗎。
想當初我如日中天的時候,后勤部那幫家伙,1年恨不得給咱們重裝8次攝影棚,狂吃回扣,現在卻這樣,真他媽孫子。”
回憶往昔輝煌歲月,劉波心里也不好受,嘆了口氣道:“天哥,其實你名氣還在,是我的腦跟不上形勢了。
換個新人導演來說不定…”
“你說什么屁話呢,”李天怒聲打斷了劉波的話,“從我出道主持第一個節目起咱們就合作,一直到今天,什么大風大浪沒經過。
現在遇到點小坎而已,你怎么能熊了呢。
放一百八十個心,只好有我李天在,一切沒有問題。
他們不就是想要收視率嗎,我把收視率再提上去不就行了。
徐作家,你過來一下,跟老劉一起去我那商量、商量。
今晚咱們一定要打個翻身仗,把‘大動靜’搞出來。”
訪談類的脫口秀,表面看起來是幾個人聚在一起隨口聊天,實際主持人提的問題,節目節奏的把握,來賓的回答,都是在一個預先設定好的大框架內。
而這個框架就是由節目組的作家們來設計,他也是除了主持人和導演外,團隊中分量最重的人。
張角在化妝間里化完妝,換好演出服,等了很久,也沒見作家來通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