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能就此反轉命運,飛黃騰達。
但可惜偶爾寒暄過兩句話,再同一個包房10幾、幾十個人一起私宴吃過次飯,客套之下甚至交換了電話號碼這樣的認識,在下位者看來是搭上了通天的階梯。
可在上位者看來,就只是日常的應酬而已,喝嗨了的時候,不管說過多么掏心掏肺的話,醉意一過也就忘了,其實根本連電話號碼都不會存,更不會接。
所以楊秉睿遭遇只能說是‘想象很豐滿,現實跟骨感’,仍然沒有擺脫高級探員的命運。
而剛開始他還因此感到很迷茫、不解,直到最近才終于醒悟到原來自身沒有用處,不能締結利益紐帶互惠互利的話,就算認識伊遠正卿也沒什么卵用。
因為你感覺認識了人家,人家卻根本就不覺得認識了你。
即便不費吹灰之力的1個電話就能改變你的命運,卻100%絕對不會去打。
因為越是有權有勢的人,面子就越值錢,看起來簡簡單單的一個招呼卻等于對價的丟出去一個價值百萬、千萬甚至億萬的人情,怎么可能輕易去做。
想通了這個道理后,楊秉睿也更明白一條到底的上層人脈有多么的難得。
此時坐在喀什一間檔次不高不低的酒店,普通大床間緊靠窗戶的沙發上,他看著手機屏幕上熟悉的號碼,調整了一下情緒,這才接通了電話。
搶先用低沉而略帶悲愴的聲音說道:“楷軒,杜伯的身后事忙完了嗎?
我這些天急著追兇,也沒顧得上去幫你,等到事情辦完,一定要去杜伯墳前上柱香才是。”
“多謝秉睿兄的關心,我爹已經入土為安了。”電話的另一頭,杜楷軒氣定神閑的淡淡感謝道。
那口氣仿佛楊秉睿才是死了老豆的苦孩子,他倒是個吊喪客一般。
對于杜楷軒最近半年間越來越濃烈的這種‘山巒崩與前而面不改色’的做派,楊秉睿其實是很倒胃口的。
畢竟‘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的話乃是真理。
兩人以前幾個月聯系一次,沒有利益糾葛的時候,彼此都覺得對方品高德好,值得深交。
可真湊成一堆了,從人性上講已經快到40歲,出身貧寒之前又沒活的太明白,志比天高命比紙薄,感覺自己簡直蹉跎了前半輩子的楊秉睿。
依附在以前的學生,才20多歲便走上了康莊大道,不僅出生就命好,時運還極佳,交桃花運還順便遇了貴人的杜楷軒身邊,又怎么可能心里始終保持著平衡。
而杜楷軒看待品格在最近一兩年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自強不息變得越來越市儈、功利的楊秉睿,又是什么樣的真實想法,其實也不好言喻。
不過大家都是成年人,就算交情漸漸變了味,表面卻仍保持著一團和氣,尤其地位不均等的楊秉睿更是違心。
語調里滿是關心的說道:“聽你的語氣就透著股倦意,一定很辛苦吧。
找我有什么事就快說吧,辦完了你好好去睡上一覺,別累壞了身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