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們這里,真鯛一般被叫做紅鯛,也有人把它叫做紅羅非,因為這種魚長得跟羅非魚真是一毛一樣,就是魚身是紅色的。
現在野生紅鯛的數量非常少,大多數都是靠養殖的,夏岐島就養了很多紅鯛,不過這種魚的價格不貴,養殖的30元一斤左右。
偶爾也能網到一些野生的紅鯛,不過都是從養殖箱里逃出來的,只能叫做半野生的,純野生的數量非常少。
而在海的另一頭,有個國家就有不少這種野生的紅鯛,他們把這種紅鯛叫做加吉魚,在這個國家,這種魚是很貴重的食材。
常被用作重要的宴席,每逢過年過節、結婚、祝壽等喜慶事的宴席上都不能沒有紅鯛,同時也是這個國家市場需求量大的暢銷魚。
上個世界七八十年代,我國沿海很多捕獲的紅鯛,幾乎都是賣到這個國家去的,由于沒有很好的管控。
等我們自己反應過來時,沿海的野生紅鯛數量已經非常稀少了。
不過這種魚,在夏季的時候,并不是很好吃,夏季是這種魚產卵的季節,魚身的顏色也比較暗淡。
一定要等到秋季時,這時候紅鯛最為肥美,味道也是最好。
起網器繼續工作著。
目前已經收了500米這樣,只是讓他沒想到的是,后面的500米漁網,幾乎抓到的都是同一種“魚”。
魷魚!
每一米漁網上,密密麻麻都是這種魷魚,身體細細長長的,并不是很大,陸海看了一頭后,臉色猛地驚喜起來。
這貨是魷魚沒錯。
不過這些魷魚看起來都不是很大,最大的看起來也就是十幾厘米這樣,看到這種魷魚后,陸海眼睛發光了,口水忍不住留下來。
在他們這里,這種小魷魚也被稱之為“小管”,是餐桌上的一種美味,味道非常的鮮美。
由于實在太多了,陸海也懶得解這些魷魚了,直接全把它們拉起了起來,由于是五指的漁網。
拉這種小魷魚時,一邊拉一邊掉,至少有一半以上掉回了海里,看的陸海是一陣心痛。
但捕到這么多小管,陸海也是心滿意足了,拉完所有的漁網后,陸海開著漁船返回了浮動碼頭。
船停好后。
陸海這才發現一件尷尬的事情,自己忘記搞一臺小吊臂了。
想把漁船上的東西要搬到碼頭上,還挺麻煩的,這里的每桶魚少說也有一百來斤,且有十多個魚桶。
要是陸海自己搬的話,手都會給搬斷掉,至今他都沒法忘記,搬那些旗魚時,把手臂肌肉都給拉傷了。
好在......星期一的力氣真的很大,抱著魚桶,登登登,就搬到了碼頭上。
登登登,又跑下來。
又抱了一桶魚上去。
......
誰說女子不如男。
看著星期一那矯健的身影,陸海自愧不如,忍不住從船艙里拿出了一瓶冰鎮的闊樂,直接丟給了她。
“干得漂亮,有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