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打在霓虹國青森縣的暖流帶,見到魚群的數量后,回國后的陸海就一直想做點什么。
總在沿海區域捕撈。
等魚自己來,真不是辦法。
再加上他手頭里有一百萬畝的探索空間,還沒有分配,陸海總覺得可以做點什么。
比如來次遠航之類的。
這段時間,他一直在研究海圖,學習一些比較傳統的漁船駕駛知識,比如在沒有GPS的時代,漁船是怎么出海的。
還有學習一些,海面突發的狀況,比如遇到大浪大風天氣,應該怎么應對等等。
為了陸海向一家制作浮標的工廠,訂購了挺大數量的無線電信號浮標。
這種浮標放在海里。
就算沒有GPS,也可以給漁船指明方向,只要一個設定簡單的數據,同樣也知曉,漁船到了哪個位置。
前提是:探索空間的世界跟現實世界是一致的。
而觀察了這么久的陸海。
不單單從夏岐島。
還是青森縣周邊的海域,整體來說相似度達到了99%,就是有些珊瑚礁區別比較大。
夏岐島周邊早就已經沒有珊瑚群礁了,而探索空間里,還有大量的珊瑚礁,甚至還有鳥糞島。
......
探索空間里。
運輸船馱著大量的信號浮標在海上行駛著,陸海打算先到一百公里外的灣灣省的最東部走一趟,順便沿途把無線電浮標丟下去。
運輸船的速度很慢。
大概只有十節這樣。
換算一下,大概就是18.52公里/每小時。
按照這個速度。
至少要開上十個小時,才能到達陸海想去的目的地。
由于沒有GPS。
陸海不得不使用羅盤來確定方向,然后使用六分儀來進行定位。
這兩個東西的使用方法,是外公教他的,當初由于技術落后,國內漁船到了外海,都只能用這種方式航海。
如果探索空間的世界,還是原本地球的話,那么就算沒有GPS。
通過六分儀,觀測特定的時間太陽、月亮與海平面的高度差,在六分儀上的夾角讀數。
然后對照一張專用表,就可以知道自己所處的經緯度了,通過經緯度,就可以大致確定所處的位置。
利用著這兩項古老的技術,陸海的漁船在海面上行駛著,為了方便漁船行駛,陸海確定剛好方位后。
直接在探索空間,購買了一條寬兩百米,長達兩百公里的航海道,總計消耗了15萬畝探索空間。
陸海每隔10海里。
就丟一個無線電信號浮標,用來定位,通過漁船上的接收器,能很清楚的知道無線電浮標的位置。
有了這玩意以后。
就算陸海不在時。
小白通過這些無電線浮標,也不會在海上迷路了,同時陸海教導了她羅盤和六分儀的使用方法。
要想把整個地球的海域面積買下來,是不現實的,但小白作為探索空間土生土長的人,并不受空間限制。
可以隨意前往任何地方。
比如將來掌握的好,完全可以將漁船開到青森縣的探索空間,陸海只需要坐飛機過去,從登陸點進入青森縣跟小白她們會和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