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溜進來的少年,就是錦千代。
錦千代的身份想來有不少看官已隱隱察覺,我們前文書有提過在過去幾百年的祭祀中,曾經有一個祭品偷偷留下過子嗣,這個孩子長大后從母親那里得知了父親的遭遇,便想要破壞祭祀來復仇。
沒錯,錦千代就是這個孩子,那年他十三歲,因其母親在這年年初病死,并在臨死前告訴了他身世的真相,所以他才會有此舉動。
那么在得知真相前錦千代是個什么情況呢
其實他童年的日子過得也算不錯錦千代的母親以前是在佐原城里工作的侍女,在與前任祭品意外有了孩子之后,佐原安治也沒有殺她,只是將其軟禁了起來。
即便錦千代的父親后來不在了,佐原安治也依舊讓他們母子在佐原城中一處屋舍衣食無憂地住了十幾年,甚至還允許錦千代在城里的部分區域走動,包括去附近的塾里讀書認字。
當然,這也是有條件的,錦千代的母親是答應了“永遠不告訴這孩子他的出身”才換來了這樣的生活。
如果她真的把這個秘密帶到了墳墓里,那或許錦千代的命運會大不一樣,成年后的錦千代很可能會被佐原氏這幫殺父仇人們收為家將乃至養子,并賜予一個正式的姓名錦千代是“童名”,從此過上好日子。
但錦千代的母親和前代祭品是有真感情的,而且她也覺得騙孩子一輩子是不公平的,因此在臨死前,她終究是把真相跟錦千代說了,讓孩子自己決定將來該怎么做。
而錦千代呢也許是因為圣賢書讀得早吧,別看他那時只有十三歲,卻是個是非分明、性格剛烈之人;他并沒有因為佐原氏供養他們母子的生活就放棄掉仇恨,而且連等都不等,立馬就要有所行動。
此處也能看出,這畢竟還是個孩子,要是他的年紀再大一點、心智再成熟點,可能就會去“自我說服”、會“勸住自己”,哪怕心中依然放不下報仇這事兒,也會再隱忍一些年,等到自己羽翼豐滿,或者成功打入敵人內部時再動手,那樣明顯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當然了,真到了那個時候,他還能不能堅持報仇的想法,是不是會從“暫時勸住了自己”變成“永遠說服了自己”這就不好說了。
我們的人生就是這樣一個不斷自我妥協的過程,在“情”和“理”的漩渦中掙扎,隨著歲月的累積,慢慢失去勇氣和棱角,直到某一天,甚至不再去糾結已經失去的一切。
最終我們會將人生中的每一次錯過、每一個遺憾、每一分妥協都說成是一段成長的經歷、一次并沒必要后悔的割舍、一份寶貴的財富,然后安于現狀,變成一個蒼老而平靜的靈魂。
錦千代沒有走上這樣的路,卻不知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
他的“復仇行動”被發現了,雖然他成功見到了他父親后一代的那位“祭品”一個年紀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少年,并開始了游說,但很快他就被守衛發現并抓獲。
這回,就算佐原安治還想放過他,家族里的其他長老們也不可能同意的。
于是,錦千代被送到了佐原城外的一個秘密監牢中,也就是前幾章中的那個佛堂。
藏于佛堂地底暗道中的牢房規模很小,且平時一般也不啟用;錦千代在那兒被關了不到一年,就因為終日曬不到太陽、缺水少食、無法鍛煉等因素而變得極為虛弱。
這也是為什么,當佐原美作收到指令要將他押送回城時,他連走路都困難。
本章完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閱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