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孫黃二人并不存在的、“原本的時間線”中,第二次繧潮的起因,與黃東來引發的這次并不相同。
不過要解釋這個不同之處,咱還是得先說另一個問題,就是墮亡喰這玩意兒與“祭祀”的關系,以及它為什么會想要“寶物”。
首先很關鍵的一個事件,就是“初祭”。
當年墮亡喰墜落時,剛好遇上了正在向鬼神祈禱的佐原正弘,于是它當即用它那超越人類的感官、和它那與人類并不一樣的邏輯,去理解了佐原正弘的訴求。
然后出于生存的考慮,它接受了這筆交易,也就此和佐原氏的血脈綁定在了一起。
墮亡喰將佐原正弘獻上的男嬰作為了一種基因參照物,于一定程度上重塑了自身,以此來適應環境是的,你可以認為,自“初祭”過后,墮亡喰從生理上來說,其實已吸收和具備了人類嬰兒的一些特性,只是光憑外表完全看不出來。
它也確實在自己的能力范圍內,完成了和佐原正弘的交易,即佐原氏每十二年一個與他基因有關聯的后裔給它,確保它進一步更新自身的屬性、適應地球的生態系統,而它也利用自己影響周圍空間能力,去反哺、創造一個對人類來說更適宜的居住的環境。
這就是佐原國通過“祭祀”換來世代“風調雨順”的真相。
但是遇到外敵入侵時怎么辦呢
這個答案,佐原安治也給出來了
文治年間,佐原安治去找墮亡喰說了佐原就快被攻下來的事兒,然后祈求“神明”救他們。
墮亡喰自是理解他意思的,盡管墮亡喰對佐原氏沒有什么類似感恩的情感羈絆,但它可以通過讀取佐原安治的想法,了解到如果換別人占領了佐原,會對它的生存產生不可預知的影響。
墮亡喰已經用自己的方式跟佐原氏的血脈綁定了,就像是自己決定了自己的血型一樣,你讓它再換一種,也不是不行,只是“換血”的過程無疑是非常痛苦且存在風險的。
因此,對于佐原安治這“擊退外敵”的交易請求,墮亡喰也接受了。
但正如我們反復強調的,它并不是什么真正的“神明”,它無法做到天降奇跡。
實際上,墮亡喰雖然是一種比人類高等的生命,但在某些方面,它還不如人類;這個大家應該都懂,就好比很多動物都有著部分比人類更強的生理特性,包括但不限于力量、速度、爆發力、恢復力、耐力、抗熱、抗寒、壽命等等等等。
墮亡喰也一樣,一些它能輕易做到的事,人類從生理上來說就不可能實現,但還有一些人類能做到的事,它不行。
比如說,挪動它那巨大的身體,從湖上谷爬出去,直接從物理上擊退敵軍,這事兒墮亡喰就干不了干得了的話它早就干了。
正因為干不了,所以墮亡喰才會提出需要“寶物”來退敵。
而所謂“寶物”這個概念,其實是墮亡喰讀取佐原安治的想法后得到的錯誤信息。
它以為這些“寶物”,真有人類認知中的那種“神力”,只它要將“寶物”吸收,進一步更新和重塑自己,就能獲得與之相仿的新能力,幫佐原氏擊退外敵。
但實際上,不是這么回事。
人類世界很多被視為“寶物”的東西其實并沒有什么特殊能力,就算是真有特異屬性的,被墮亡喰吸收的后果也是未知。
比如“天叢云劍碎片”這玩意兒,它一吸收,就跟服了劇毒一樣。
那么肯定有人要問了,既然是墮亡喰誤會了這事兒,那第一次繧潮后為什么佐原還是從外敵的手中得救了啊
很簡單,因為當時圍攻佐原的部隊也經歷了繧潮,所以結束后他們就被嚇得退兵了唄。
而那次繧潮的終止,也是很有戲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