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這“尋蠶戒”背后的故事,可就不是三言兩語能講完的了,想說明白,那至少得從距今五十年前說起。
那時的中原武林,與現在相比,自是另一番格局。
像霸拳宗、神刀山莊、有價幫這些在當今武林響當當的門派,那時要么就是還沒建立,要么就是還不成氣候,亦或者處于青黃不接的時期。
什么“四門三幫”,就是個尚不存在的概念,漕幫鹽幫這些幫派倒是有,但都是各自為戰。
要說那時候江湖上最強盛的門派是哪個,還得數武當。
彼時的武當,有六位正值壯年的高手,人稱“武當六俠”,他們的道號也很好記,分別是金橋真人、銀橋真人、玉橋真人、石橋真人、木橋真人和竹橋真人。
各位從這六人的道號便能看出,他們乃是師兄弟;當然了,他們的師父可不是武當那位創派掌門張真人,畢竟這個宇宙的大朙都已經存在好幾百年了,張真人再能活也不可能活到和這代人相近,況且這個宇宙的張真人與我們所熟知的張三豐也未必是一回事。
且說這六俠,論武功、品德、授藝、治幫互有長短,不過各方面能力綜合起來最佳的,還得數玉橋真人,所以他也當仁不讓的做了這一代的武當掌門。
看到這兒可能有人會覺得,接下來必然就是那種師兄弟之間因掌門之位反目成仇、你爭我奪、你死我活的展開了。
然而并沒有
實際上這六人的感情非常好,且確實都心懷俠義之心、沒有太多的私欲。
因此,那幾年,在玉橋真人的帶領、以及其五名師兄弟的輔佐下,武當迎來了又一個強盛期,甚至隱隱有了在中原武林領袖群倫之姿。
可誰能想到,就在他們最風光的這個時刻,一場武林浩劫,已悄然拉開了序幕
那一年,有那么一股勢力,忽從山海關外而來。
來的人也不多,就那么二十來人,且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不會武功的侍從;真正的高手,只有六個。
他們自稱“萬源宗”,是朝鮮武林的一個門派。
萬源宗此番前來的目的也很簡單,據那六人所說,因為在不久前萬源宗已經一統了整個朝鮮武林,在老家已經徹底找不到對手了,故而才派出了在門中“俯拾即是”的六人,跨過那遼東之地、遠赴關中,前來試試這中原武林的豪杰們都有幾斤幾兩。
列位,這話一放出來,中原武林的小俠老登們還能坐得住啊
一時間,江湖上幾乎處處都能聽到有人叫囂著“不能被這幫高麗蠻子給小瞧了”之類的豪言,每日去找萬源宗那六位高手進行“切磋”的人馬也是絡繹不絕。
但不到一個月,這番聲勢,便已完全消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