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他們這次雇傭的兩名選手,也體現了他們這種“生意人”高效務實的風格……
代表聽風樓出戰的福厭,身高丈二(也就這么一說,其實就是一米八往上),身材魁梧,頂著個大光頭,斜披一件破袈裟,五官粗莽,面若怒佛,下巴那兒還留著一圈兒絡腮胡,分鬃亂刺,好一個“活羅漢”。
這位的形象,乍一看,誰都會以為是個壯年的武僧,但實際上呢……他脫發。
英年早脫,誰來都沒救的那種。
而且仔細看,他頭上也沒戒疤,并不是什么僧人。
那么他這打扮咋回事兒呢?
首先,這福厭的確跟“和尚”有點關系……
年少時,他因為脫發嚴重、相貌老成,家里又不富裕,所以完全沒有女人緣,就連平時出去干個雜活兒啥的,也常因禿頭被人取笑;那既然事業和愛情兩條路都有點不順,他便決定……不如我換條路走走唄?
于是,他就上少室山拜師去了。
他選擇那里的理由也很單純,因為他作為一個文化很有限的市井小民,他所知道的,充滿了和他一樣的禿子、且非常厲害、能教人武功的地方,那就只有少林寺了。
半個月后,福厭順利來到了少室山的山門,守山的武僧瞧他一眼,當即給他施禮。
“這位大師父,敢問您是哪座禪院的高僧,來我們少林何事啊?”
福厭大嘴一撇:“我今年十八,來拜師的。”
“哦……”那幾個比他大十來歲的武僧聞言,看向他的眼神是越發得肅然起敬,“那您……呃……施主稍等……”
長話短說,因為福厭這很有說服力的長相,少林和尚們覺得他可能真有點兒佛緣,就先把他收下當了個俗家弟子,想觀察觀察,要是合適呢,再考慮給他剃度。
此處說個題外話,在咱這書里,少林寺的內門弟子,也就是那些“非俗家弟子”,收徒的門檻可不低,像淳空小師父那種還是嬰兒時就被高僧撿到的情況算是少數特例;正常來說,那些來拜師的人,尤其是成年人,想讓少林給你剃度出家,你都得先當一段時間的俗家弟子,讓他們考察幾個月到幾年不等才行呢。
且就算是俗家弟子,也不是誰來都收的……你要么就拿著那種地方財主、達官顯貴的推薦信來,要么就得有好的資質根骨,不然我憑什么收你?
這類門檻,是高門大派基本都有的,是一種潛規則,也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你的門派內部幾乎無門檻地長期收一些烏合之眾,完蛋是遲早的事,怎么pua那些“外門弟子”本身也是一門學問。
然而呢,這福厭……至少在性格上,就是個標準的“烏合之眾”。
雖說他長得很像羅漢金剛,但他實際上就是個大俗人啊,他所追求的就是金錢美女而已。
他來少林的原因咱上面也說了,他只是想來拜師學武功,想著有了武藝,以后下山就沒人敢笑話自己了。
所以考察也沒持續多久,福厭就被少林趕了出來。
大家注意啊,他是被趕出來的……跟“諾唯思基”兄弟那種偷偷逃走的一樣,根本沒打通過銅人陣。
甚至他還不如那兩兄弟呢,人家至少還去藏經閣偷學了一門絕技跑的,而福厭呢,待的那段日子里,他就只學了一套最基礎的羅漢拳。
可萬萬沒想到……這貨也是個奇才啊。
福厭在被趕下山后的頭一個十年里,憑一件撿來的破袈裟,和他那張其實不用袈裟也能裝成和尚的臉,假裝自己是個游方的武僧,四處賣藝化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