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個他已經默默背負了很多年的“責任”,放眼整個武林,絕大多數的人甚至都沒有意識到其存在。
不過關于這事兒的始末呢,咱現在還不宜講,到后文書會有一段兒“混元劍三問宋無敵”,那段會提到宋武滌金盆洗手當晚和林元誠之間發生的一些事情,此處咱也先寄下。
那接著往下說,能攢起那么多高手的組織,又是明面上大家都知曉的……排除了那頭兩個之后,“毓秀山莊”的嫌疑就上來了。
且說那少莊主孟啟,祖上也是皇親國戚,但到了他爺爺那輩兒,基本就是什么封號和爵位都不剩了,不過錢和勢他們還是有的……有很多。
于是他爺爺就把這些資源都投入到了“武林”這個領域,很快就成了一方豪強。
看到這兒估計很多人已經在念叨了:這不就是小旋風柴進那路子嗎
對,就是。
總之,傳到孟啟這代,“毓秀山莊”在武林中已是一股響當當的勢力,只不過呢……和其他的高門大派相比,毓秀山莊有個很大的問題——沒有屬于自己的武功傳承。
江湖上,哪怕是只會一種武學、且還是三流武學的底層雜魚門派,也算是有“傳承”在的;縱然是蕭準那種“以劍易劍”的模式,同樣也有傳承,因為他悟劍山莊也是有獨屬于自己的武功的。
但孟啟這毓秀山莊,只有代代相傳的莊主和流水似的門客,并沒有所謂“毓秀山莊的武功”,更不存在什么拜師收徒的關系。
也正因如此,在寂浮看來,眼前這伙武功路數連他也看不明白的蒙面人,來自毓秀山莊的可能不小。
再加上此刻與他說話的這個氣度不凡的蒙面人,其身形、年齡都與孟啟很接近,所以寂浮大師才說出了那后半句模棱兩可的話,試圖詐一詐對方。
“自家多年的基業毀于一旦”這種詞兒,不同處境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角度,就看當事人會不會對號入座了;而萬一對方真被他詐到了呢那接下來寂浮不就有談判的余地了嗎
畢竟對方應該也清楚,少室山這么大,少林的弟子又那么多,無論是躲藏還是逃跑,今日必然是會有幸存者的;你就算去找幾千官兵來圍山,都不敢說一個漏網之魚都沒有,何況是這區區幾十人如果他們今天真的有百分百的把握能把人殺得一干二凈,這蒙面又是蒙給誰看呢
故而,寂浮認定,用“可能識破了對方身份”這點作為突破口與對方交涉,也許能有一線退敵之機。
而那蒙面人聞得此言,也是不禁又贊了寂浮一聲。
“大師不但武功卓越,智慧亦是過人吶,在下只不過說了一句話,您便想到了許多。”蒙面人隨即又道,“但,我可以這么說……不管你認為我是誰,也不管你猜的對與不對,都沒關系;一來,你沒有證據,且你馬上就要死了,二來,即便真讓你找到辦法證明了我的身份、并將這消息公諸天下,到時我也有別的對策。”
這話,算是把寂浮最后的一點希望也給磨滅了。
“阿彌陀佛……”寂浮念這句時,已開始運第二次功,且這次,他用的是不同的心法,“既然施主執迷不悟,那也無需多言了……布陣!”
他最后這倆字兒,自是喊給身后的其他僧眾聽的。
少林的羅漢降魔陣,按說是由十八人結陣,但其實多幾個或少幾個也沒太大關系,只要這個陣法的理念大家領會到了,一樣能擺的出來,比如說你找三個人在前面表演雜技,后面十五個人負責打人,這陣法的效果也沒差多少。
一時間,眾僧踏雪疾散,人影翻飛,棍影交錯,轉眼便結成了一道氣勁勃發、威勢迫人的銅墻鐵壁。
但那為首的蒙面人卻好像絲毫沒有把這陣法放在眼里,他只是微微抬手,做了幾個怪異的手勢。
做完后,他身后那群蒙面人便得令而動。
其中的大部分人,包括剛才對掌后受了內傷的那個,都朝著兩側分散開,繞過了由寂浮和一眾武僧結成的陣群,沖向了寺內更深處展開殺戮。
只有兩人,留了下來,與為首的這名蒙面人并肩站到了一處。
這三人,也未多等,稍加觀察,便迎陣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