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7章暗中結盟(下)
阿孝自然不是真心實意的想要與雙諧“互相幫助”。
無論他的話說得再怎么漂亮、態度再怎么誠懇,他也只是把別人當作可以利用的棋子而已。
這種秉性或者說認知,是他過去的人生經歷所造就的,已然不可改變。
在阿孝的記憶中,從他記事時算起,真正肯無條件對他付出的人,他只見過兩個……就是他的爹娘。
他若沒那么聰明和敏感,看不出旁人那友善和關切的表情下偶爾不經意露出的鄙夷和厭煩,那或許他反倒會更加容易相信別人,就像……我們大多數人一樣。
一個普通人,通常都是在從小到大的成長過程中、在不斷變遷的人際關系里,才逐漸意識到自己身邊超過一半的關系其實就是“虛情假意和利益交換”;甚至很多時候那“利益”不過就是一些敷衍的附和、認同,繼而伴生出的廉價的情緒價值。
但這些,也都是有意義的。
人與人之間,除了來自至親的關愛、和孩提時代最純真的交往,后來的許多真情,不也是從最初的客套和虛偽開始的嗎
人們把內心最陰暗最自私的部分藏起來,藏上一輩子,不就是為了當個“好人”嗎
可惜,慕容孝那過人的頭腦和特殊的成長經歷,讓他從一開始就無法去體驗正常人際關系的發展過程,他對“人性”的認知也產生了很大偏差,這就導致他成年后根本無法與他人建立真正的友誼和信賴關系;而在他獲得了足夠的武力、或者說足夠掌控別人生死的能力后,一旦在跟人打交道時出現他不可控的負面反饋,他就會不受控制的走向極端。
這就是為什么,當他看到父親的臉上也露出了那種“讓他不適的神情”時,反應會那么劇烈。
說明白了這些再回頭看:方才慕容孝面對孫黃二人……這一念殺之,一念合之的行為,也很好理解了。
當一個人把除了自己之外的所有人都視為“人機”一樣的存在,然后通過分析對方的行為模式、反饋機制、利用價值等等來計算怎么對待對方時,他說話做事就會是這樣的。
用一個形象的例子來說,阿孝現在面對他媽以外的任何人,就跟咱們在玩開放世界rpg時面對一個任務npc的感覺差不多——他就是看到對面彈出一個對話框,框里有五六個選項,然后根據自己的需求和利益選一個他覺得最好的;而如果他覺得所有選項都不好,他可能就會隨便選一個然后立刻砍死對方。
眼下,阿孝認為雙諧的反應回到了自己的算計和接受范圍內,便選擇了繼續談“結盟”的事。
當然了,“結盟”也就是個好聽點的說法,實際就是互相利用,或者說至少讓對方覺得是互相利用,而本質上只是他利用對方。